2017.09.23 【鳳蘭】麗的中大型附生蘭 (新竹五峰)

鳳蘭20170923(1)

鳳蘭:蘭科,蕙蘭屬。 

鳳蘭20170923(2)

鳳蘭屬中大型附生蘭。

 

這次是相隔十一年半後,再度造訪新竹五峰麥巴來山山區,因當年只攀登了麥巴來山(標高2112公尺、三等三角點No.6284)麥巴來山西北峰(標高1265公尺、森林三角點),還遺漏一座位於廢棄羅山林道附近、位置有點偏遠的麥巴來山西峰(標高1330公尺、森林三角點),因此遲至今日才終於有了機緣,而再度來到此地。幸運的是此趟回到五峰地區的山行,竟欣喜二度邂逅亮眼美麗的原生蘭【鳳蘭】,比起三年前在雨中日月潭初次遇見的鳳蘭,今天僅天氣狀況佳,看見的花也更為新鮮亮眼,是很棒的山行美麗回饋。

 

◎20140810 日月潭的大雨中、撞見美麗驚嘆號 --- 《鳳蘭》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385186934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17.09.24 崎頂神社〈日出神社〉 (苗栗竹南)

崎頂神社20170924(33) 

崎頂神社遺址全景。

崎頂神社20170924(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動物用藥品檢定分所(雞兔同隆大門)。

 

在2009/03/14曾造訪位於苗栗竹南的青草山(標高41公尺,立有大地測量隊三等三角點陸補54及內政部二等衛星控制點M901),以前聽到青草山以為是在新竹市青草湖附近,結果是風馬牛不相及,不過青草山是冷門的郊山,很容易就淹沒在荒煙漫草中。當時也並不知道就在青草山附近,還有一處秘境【崎頂神社】遺址,就位於苗栗縣竹南鎮崎頂里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動物用藥品檢定分所後方小山頭上。不過曾經看過以前神社遺址的照片,一片荒煙蔓草,就連原崎頂社參道都淹沒在雜草之中,連階梯都看不太出來,所以若是當時想去造訪,可能會有難度,何況還要進入動物用藥品檢定分所大門,談何容易...。

前陣子就在尋訪新竹神社殘跡時,也計畫一併造訪崎頂神社遺跡,不過連兩次去尋訪新竹神社散落各處的殘跡,行程匆匆、已無多餘時間再繞至還有一大段路的西濱公路附近的竹南崎頂神社了。因此這一天有了機緣,就專程再次安排去拜訪,而且可順道看看台灣存在已不多的日式木造車站【談文車站】歷史建築等景點。原本還擔心如何穿過動物用藥品檢定分所大門,或是網路所述圍牆邊的雜草秘徑是否依舊暢通,等到現場時,才發現一切擔心都是多餘的,雜草秘徑不僅已被清開好走,原參拜道銜接分所處也設立了鐵門隔開,亦即反而無法由動物用藥品檢定分所大門直通神社遺址,已經特別將兩者空間區隔開來,造訪神社也就不會干擾到動物用藥品檢定分所了。而且神社遺址處也已整理過,從參拜道拾級而上,路徑清爽好走,我們腳穿雨鞋、手持草刀看來是多慮了不過這個季節蚊蟲尚多,秋老虎也還在發威,蚊子叮咬及汗流浹背也是無法避免的囉。

今苗栗縣竹南鎮崎頂里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動物用藥品檢定分所之所在位置原是昭和8(10933)年12月成立的新竹州立農業傳習所,而新竹州立農業傳習所內曾經建有崎頂社,而根據昭和14(1939)年出版的《新竹州の農業》記載,昭和9(1934)年2月23日時,新竹州立農業傳習所選定構內南面之山地做為神社興建的場所,昭和9(1934)年12月9日舉行地鎮祭,昭和9(1934)年12月23日竣工(但至次年10月24日才完成鳥居及玉垣之建設),昭和9(1934)年12月29日舉行鎮座祭。崎頂神社之祭神為天照大神、豐受大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現今尚保存有參道階梯、鳥居龜腹、2座石燈籠、本殿基壇。至於崎頂神社又稱「日初(或日出)神社」,可能是戰後才有的說法竹南鎮公所稱此神社因可迎接朝日初昇,因此而命名為「日初(或日出)神社」。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17.09.17 靈隱寺~尋訪散落的新竹神社殘跡 (新竹市東區)

靈隱寺20170917(18)  

靈隱寺現保有第二代新竹神社手水鉢。

靈隱寺20170917(6) 

靈隱寺也保有新竹神社的大部份石燈籠。

 

要造訪新竹神社遺跡,真是要大費周章,因為它的相關石獅、石燈籠、手水缽等已移往他處,所以要跑好幾個地方才能一窺新竹神社究竟。目前社務所、齋館與繪馬殿在大陸地區人民新竹處理中心(原靖廬),手水缽則存於靈隱寺,另石燈籠、鳥居(沒見著?)現移置靈隱寺與新竹市動物園,而一對石獅則安然置放在新竹市議會前。上週日(2017.09.10)行程最後目標是要去拜訪較偏遠的靈隱寺,因不知靈隱寺有開放時間限制,傍晚六點才趕到靈隱寺時,早已大門深鎖,雖然在大門外就可看見門口一對石燈籠及裏頭馬路兩旁的石燈籠,但手水缽及大部分石燈籠卻無法看見,相隔一個禮拜,剛好又有機緣、便迫不及待安排一訪,以補齊散落的新竹神社殘跡。

 

◎20170910 新竹神社遺跡《市定古蹟》 (新竹市)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460120540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2017.09.24 談文車站歷史建築》~海線五座古樸木造車站之一 (苗栗造橋)

談文車站20170924(17) 

談文車站於2008(97)年由苗栗縣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談文車站20170924(1)

談文車站為台鐵海線上五座還留有早期日治時代保留下來的木造車站之一

 

台鐵海線上有五座還留有早期日治時代保留下來的車站,至今也將近有百年歷史了,由北至南分別在苗栗的談文車站、大山車站、新埔車站以及台中的日南車站及追分車站,都是一座座珍貴的「古蹟」了。雖然對木造古樸的老車站也很有興趣,不過爬山為主的行程中,卻也只拜訪過這五個車站中的其中一個「大山車站」而已,而且之前也沒有整理起來,現在要回頭去找出照片、還真有點困難。前陣子想找出記憶中的埔心舊時木造車站照片,在網路裏找了許久就是找不到半張照片,卻意外跳出「談文車站」的影像,因為最近要去探訪竹南的崎頂神社遺址,談文車站」距離該地不遠,正好可以安排順訪,便有機緣一訪這少數還保有日治時代保留下來的古樸木造車站。其實談文車站」就在台一線旁,以前爬附近的山時、也經常經過此處,為何會沒注意到它?這次親臨現場才知原來站體因比路面低而有點不顯眼、且有一面高牆擋住視線,難怪以前會沒有注意到。

談文車站」已於2008(民國97)年3月21日由苗苗栗縣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類別:車站),登錄之理由:「具地區性交通史與生活史共同記憶,並為日治時期海線鐵路開發見證,雖周圍環境與地貌變遷甚大,但建築物基本保持其原有形貌,且其屋面構造多樣,簷廊木構形式獨特,具登錄歷史建築價值」談文車站」~人稱海線五寶的秘境火車站中最北邊的一座車站,站體型式為木造車站,啟用日期:1922年(大正十一年)10月11日。舊名是談文湖,古稱「淡文湖驛」,在日治時期的貨物運輸,主要以炭、米的發送為主,光復後改名為談文,由於後龍鎮及造橋鄉盛產相思林,木炭產業興盛,許多產品都載到大山和談文轉運。另外由於談文村的土質適合做磚瓦,因此早期瓦窯林立,也都運至談文站轉運但後來隨著產業衰退,談文站也失去了其樞紐地位,便沉寂而落寞下來。談文車站」的宿舍及道班房已荒廢,原木造月台已拆除,新建鋼筋混凝土造之建築,唯基座仍維持日治時期之磚造基座。 

 

談文車站」的歷史: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2017.07.29 賴家古厝歷史建築》 (南投水里)

水里賴家古厝20170729(1)

永興社區內的南投歷史建築文化資產~賴家古厝。

水里賴家古厝20170729(3)

古色古香的賴家古厝。

  

之前到南投水里附近安排許多趟登山行程之後,總算有機會找了空檔,拜訪了永興神木及水火同源、這兩處有名的景點,卻不知永興社區內的窄巷轉角處,還隱藏著古色古香的歷史建築~賴家古厝。今日因尼莎颱風來襲,早上水里已開始下起雨來,看樣子已無法繼續信義鄉中級山的攀登行程,只好改往彰化方向另作計畫、以避開風雨。在離開水里之前,再次前往永興社區,順道拜訪上次遺漏的南投歷史建築文化資產~【賴家古厝】。 

賴家古厝置身永興國小旁的巷弄之中,建造於民國十三年。傳統的漢式三合院建築,紅瓦白牆,建築格式仿介於閩南民宅與廟宇之間的綜合體,整體建築古色古香,藝術走廊間充滿豐富文化景象。其建築引進新的建材木料、水泥、陶瓷片等,歷史意義十分獨特,歷經了近百年的風霜與921地震,雖已不比當年的風華,但是古色古香的韻味油然。賴家古厝三合院正身及護龍之檐廊出檐構件雕飾精美,左護龍屋頂形式採用歇山式屋頂,是其建築特色之一。在921震災中,左護龍牆身因受地震外力導致傾斜,經緊急加固後終得保存。目前古厝為賴家人自居,對於文化的保留,不遺餘力,不同於一些尚有後代居住的歷史建築,賴家古厝對於到來的訪客,會親切解說,保持著純樸風情,但這次到訪已下著小雨,並未遇見古厝人家,匆匆在雨中拍照留下影像後,隨即開車離去。隨後順道二訪永興神木,再繼續前往集集、順道拜訪另一處遺漏的國定古蹟【化及蠻貊】。

 

賴家古厝地址:水里鄉永興村林朋巷141、142、143號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17.09.24 西濱公路豎琴橋邂逅日落景致 (新竹香山)

豎琴橋落日20170924(23) 

17:54 雅豎立在西濱公路上的香山豎琴橋。

豎琴橋落日20170924(1)

17:49 西濱公路香山《豎琴橋》邂逅完美的日落景致

(今日拍攝的第一張夕陽照)

 

在黃昏時刻北返途中,於苗栗竹南龍鳳漁港邂逅了金黃夕陽美景與欣賞白色美麗地標《帆船橋》後,隨後繼續開車北返。經過造型醒目、獨特優美的白色巨大豎琴橋時,眼見今日絢爛的夕陽美景即將落幕,決定在此暫時駐足,欣賞夜幕低垂前最後的夕陽景致。今天真是幸運,竟巧遇難得一見的完整夕陽落入台灣海峽的美景,想要專程來欣賞、還真的不一定能遇上呢。

【豎琴橋】位在新竹十七公里海岸線的西濱公路尾端,是一座造型獨特優美的陸橋,優美的橋身造型加上輻射狀的鋼纜,正像是座巨大的豎琴,讓來往的車輛以及行人為之注目,也成為熱門的拍攝景點之一。這天的黃昏時刻,觀景台也早已擺滿攝影器材,許多攝影愛好者早已排排站、等候拍攝豎琴橋夕陽及夜晚車軌之美景,這裡果然是攝影愛好者的私房景點。豎琴橋於2007年底啟用,當初設計主要是供遊客跨越西濱公路,為了做為城市的門面,並以科技風的結構美學,象徵創新與年輕活力,原名「風城之門」(新竹「風城」),後來因外觀像豎琴而被叫做「豎琴橋」。流線造型會隨陽光角度產生不同的光影變化,夜晚時18盞LED燈光,透過橋面兩旁的強化玻璃打亮橋身,更加凸顯猶如琴弦的線條美感,在此可以欣賞到日落與夜景,是台灣最具變化的自行車道。靠海那一端以一階梯與自行車道連結,若騎車經過豎琴橋時,可以上來走走,欣賞橫跨在新竹西濱快速道路上的這座美麗天橋,也可以欣賞日落與夜景。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17.09.24 【龍鳳漁港】邂逅金黃夕陽美景與白色美麗地標《帆船橋》 (苗栗竹南)

龍鳳漁港夕照20170924(36) 

17:33 栗竹南龍鳳漁港地標:帆船橋。

龍鳳漁港夕照20170924(5) 

17:20 《龍鳳漁港》邂逅金黃夕陽美景。

 

以前也曾順道來龍鳳漁港走過幾次,有一次還是由南寮漁港騎鐵馬一路南下,經龍鳳漁港時、於此地暫歇一遊。今天因探訪靠近西濱公路的苗栗竹南的崎頂神社及苗栗造橋談文車站回程時,而再次有機緣隨興繞過來一遊,在離去時、正好邂逅了龍鳳漁港的金黃夕陽美景...。

龍鳳漁港(Long Fong Fishing Port)位於苗栗縣竹南鎮龍鳳里、為冷水溪出海口及龍鳳大排交接處南岸的一處天然漁港,屬於第二類漁港,由南龍區漁會管轄。位置緊鄰著西濱公路,是全台唯一位於海線縱貫線沿線之漁港。並設有漁貨直銷中心,是苗栗縣第一個假日魚市。經苗栗縣政府大力推動富麗漁村及漁港的美化政策下,已經規劃成唯一處觀光漁港,朝向多元化經營模式發展。以龍鳳漁港為核心,串連北邊的崎頂濱海遊樂區與南邊的溼地觀光休閒區,成為一個豐富完整的觀光動線在港區設置有景端平台,夜間在美麗的照明設備襯托下增加不少情調,也讓海邊的夜景更加美麗。漁港旁還有一片木麻黃樹林,在豔陽高照的夏天很適合作為乘涼休憩的好地方。為了增加沿海漁港的觀光資源,帶動沿海休閒旅遊的氣氛,提昇漁民的收益,縣政府投下鉅資興建的「龍鳳漁港跨海景觀橋」於2008年正式啟用,白色紅邊風帆造型,美麗堅實的鋼骨結構,讓民眾可以在上面賞海景,騎單車,成為最受遊客喜愛的熱門場景。這邊曾經發現多次中華白海豚的蹤跡,也成為賞魚勝地!

 

【交通資訊】龍鳳漁港位於苗栗縣竹南鎮龍鳳里緊臨西濱公路,若自行前開車前往: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09.10 辛志平校長故居《市定古蹟》 (新竹市東區)

辛志平校長故居20170910(1)

辛志平校長故居位於國定古蹟【迎曦門】附近東門街。

辛志平校長故居20170910(2)

門口牆上的市定古蹟辛志平校長故居說明牌。

 

探訪新竹市議會前的原新竹神社石獅時,想到附近還有一處古色古香的市定古蹟【辛志平校長故居】尚未參觀過,停車後往國定古蹟【迎曦門】途中,剛好會經過辛志平校長故居,便順道進入參觀,前棟免費參觀(進入故居本館參觀需脫鞋),後棟講堂則已委外經營咖啡館。辛志平校長故居位於新竹市東區,為日治時期新竹中學校(今新竹高中)附屬之校長宿舍。該棟校長宿舍之所以會與新竹高中間隔相當距離,是因為創校當時的校地即是今天的新竹女中,後來新竹中學校遷至十八尖山下,原校地提供新竹女中使用,但校長宿舍並未隨之遷移,仍位於舊址,於新竹女中之側。該宿舍確切的興建年代不明,但可知是在新竹中學校首任校長大木俊九郎任內完工,推測應該是建於大正十一年(1922年)。大正十四年(1925年)新竹中學校位於十八尖山附近的新校舍落成,但校長宿舍並未隨著學校遷移。辛校長自二次大戰後的民國34年接掌新竹中學以來,即入住此棟校長宿舍,任內對新竹中學有相當的貢獻。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2月1日退休後,辛志平仍住於宿舍中,直到他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去世為止。在這之後,此棟宿舍長期被閒置,直到被指定為古蹟後,才在2006年完成前棟的整修,次年(2007年)完成後棟的整修。 

辛志平校長自民國34年接掌新竹中學以來即居住於此,直至民國74年過世。由於辛校長以身作則,以嚴格的體能訓練和勞動服務,培養學生堅忍刻苦的精神,教育理念為德、智、體、群並重,提倡通才、全人教育,反對以考試領導教學,塑造了新竹中學自由開放的校風。在他逝世十周年後,更被天下雜誌票選為百年來影響台灣最深之教育家,為了紀念他,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年8月1日林政則市長將辛公館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辛志平校長故居的建築特色為日式風味的木頭式建築,四周為庭院圍繞,是日本大正中期官舍和洋折衷的特色,室內空間入口有玄關、走廊,起居及服務空間則有應接室 (客廳)、座敷(主臥房)、次間(臥房) 、書齋 (書房)、女中部屋 (女傭房)、茶之間(餐廳)、台所(廚房) 、風呂(浴室)、便所(廁所)、洗面所、倉庫(西側)。其中風呂、便所、洗面所配置於建築之西北方角落,而在座敷、次間的北側設有半戶外之緣側空間作為欣賞庭園之用。 

根據2015年01月22日新聞報導,新竹市定古蹟李克承博士故居及辛志平校長故居,2014年市府招商委外經營,在故居後棟非古蹟區域規劃糕點及茶飲,與舊是經典有限公司簽約,22日正式對外營運,讓遊客在美食中感受古蹟的魅力,成為竹市首個古蹟委外營運活化再利用的案例。公司負責人孫偉志表示,外縣市古蹟要生存,往往將餐飲經營在古蹟內,這並非他的初衷,因此前棟古蹟範圍將完整保留,供民眾品味懷舊,後棟經歷大火,已非古蹟,將提供糕點、茶飲讓遊客休憩品嘗。市長林智堅指出,辛志平校長與李克承博士故居,是竹市第1個古蹟委外經營管理的案子,2處古蹟皆是重要文化資產,可感受先人的歷史足跡。辛校長是台灣重要的教育哲人,桃李滿天下,李博士是新竹首位醫學博士,對後世影響深遠,市府將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透過文化局及城市行銷處,讓更多民眾享受、活用這個空間,也讓2故居得到最佳的保存。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08.21 半天岩紫雲寺縣定古蹟》 (嘉義番路)

半天岩紫雲寺20170821(1)

由嘉義市區沿159甲線前往攀登大湖尖山、途中經過紫雲寺。 

半天岩紫雲寺20170821(2)

紫雲寺牌坊。 

  

前往攀登小百岳大湖尖山,途中經過紫雲寺,便順道進入參觀。座落於阿里山山脈邊緣半天岩的紫雲寺,距嘉義市區約十七公里,是嘉義地區著名的三級古蹟。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台灣佛寺裏,屬於歷史較悠久的古蹟。建築採五開間二進二廊帶左右護龍、座西北朝東南。1985年由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受《文化資產保存法》 保護。寺旁有高達七十六台尺的觀音佛像,因當地風景幽美,政府有意規劃為半天岩森林遊樂區,現在有半天岩紫雲公園可供民眾遊憩。 

番路鄉位於嘉義市東方、八掌溪上游北端五公里處,昔日是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出入的道路。阿里山鄉山美、樂野、達邦等部落原住民,均需經由番路鄉與平地交易購貨,因而稱為「番仔路」,日據時代才改稱「番路」。相傳民國前二百卅年,有一位高僧覺豐和尚渡海來台,遊歷至此,目睹該地峰巒挺秀,景色清幽,遠離紅塵,因而嘆:「此勝地也,為宜蘭若」。於是披荊斬棘、闢草萊,在此地結一草蘆。老和尚不時登高遠眺,發現此處地高雲天,令人有飄飄然之感,又恍惚如置身半空中,因此取名「半天岩」。覺豐老和尚又發現,此地山間雲彩常呈紫色,繞寺不散,因此將寺名取為「紫雲寺」。實際上關於創寺傳說,地方上有流傳幾個版本,有興趣可以再去查詢研究。 

乾隆三十年(1765年),藉著阿里山通事陳登求等人的協助,為紫雲寺謀設了正式的廟產,興建了正式的廟宇,寺地範圍「岩前至松柏坑,岩後至大山坪頂,岩左至董坑岩,岩右至南寮坑」。咸豐五年(1855年)重建,主持工作的人是首事郭濯海,並建積慶堂齋舍,應是紫雲寺目前齋舍的前身。光緒年間,紫雲寺內籌組了半天岩佛祖會名曰「長慶班」,不僅是僧人清修之所,更能宏揚佛法普渡十方之眾,寺廟與地方的關係更為密切。民國三十年(西元1941年)因地震而倒塌,民國三十九年時(西元1950年)重建為現今的樣貌。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消基會( ~ 20170902 八卦山 (彰化市) --- 《三等三角點六0號

八卦山20170902(5) 

 八卦山:標高97公尺,原立三等三角點六0號日本原點已遺失;

這次意外發現的新立基石是今年(106年)由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補建 

八卦山20170902(1)

 八卦山大佛區旅遊導覽示意圖

八卦山點位就在彰化縣立藝術高中對面

  

◎《消基會》緣由:曾經拜訪過的基石山頭,突然有一天因各種原因而發現基石已消失不見,總讓人感到可惜,同時也慶幸至少曾有幸拜訪過它,如竹南尖筆山、竹東崩崁山...。同樣的,有些山林、拜訪的太遲,在近期還有基石存在消息,但造訪時卻已無緣,如苗栗下大窩山...,也同樣令人感到可惜,當然也令人扼腕。以上的基石類型,將整理至【消基會】篇幅中,即【消】失【基】石的彙總篇,記錄下這群曾經存在於山林的“硬”漢...。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993.10.30 西山祠〈玉山西峰神社〉 (南投信義、嘉義阿里山)

玉山西峰19931030(1)

攀登玉山西峰途中眺望玉山主峰(一)。

玉山西峰19931030(2)

攀登玉山西峰途中眺望玉山主峰(二)

 

上個月(2017.8)在相隔近24年後,完成玉山前峰單攻行程,也終於完成玉山前五峰的最後一個山頭。正好最近在整理曾經造訪的部分神社相片資料,而高山神社部分,除了之前整理的大武祠(大武山神社)之外,當年玉山前五峰之中,第一個拜訪的玉山西峰,也有一座日治時期所建的西山神社,有緣曾經一訪,也翻找出了當年登頂所拍的少許照片,也一併整理起來。只是可惜當年還是傳統相機時代,一路行來拍的照片有限,當時也沒有特別要記錄西山祠,結果找不到西山祠的特寫照片,只好將僅有的兩張西山祠合影照片翻拍,才得以記錄這座如今供奉觀音的山神廟。

 

玉山西峰檔案:

玉山西峰標高3,518公尺,日治時期名為西山、新高西山,山體覆滿鐵杉林,蓊鬱蒼翠,台灣登山家邢天正稱其為天翠峰,為台灣玉山山脈中的一座高山,也是台灣百岳名峰之一,位於玉山主峰西側,轄區歸屬為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玉山西峰山頂寬闊平緩,山頂於日治時期設有西山神祠,保留至今,是少數幾個保留完整的台灣高山神社遺址。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嘉義縣阿里山鄉交界,首次登頂為1900年的鳥居龍藏、森丑之助。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17.09.10 新竹神社遺跡《市定古蹟》 (新竹市)

石獅(新竹市議會)20170910(1)

新竹市議會前一對石獅原本是林恆茂家族宗祠的石獅

石獅(新竹市議會)20170910(2)

這一對石獅後來充作第一代新竹神社的狛犬

 

據說新竹神社是僅次於桃園神社台灣第二完整的日本神社,又查詢到2015/08/14的網路新聞資訊:「歷經警總、警政署...古蹟新竹神社盼明年靖廬搬遷後活化。」,就想找個機會去新竹踏查一下,不過事與願違、新竹神社所在地的原『靖廬』,現在依然是大門深鎖,仍歸屬內政部移民署管理,詢問門口的替代役駐守人員,確定目前並未開放,只好在門口張望,等以後新竹市政府提高效率、能盡速處理後再來造訪了。

事實上要造訪新竹神社遺跡,真是要大費周章,因為它的相關石獅、石燈籠、手水缽等已移往他處,所以要跑好幾個地方才能一窺新竹神社究竟。目前社務所、齋館與繪馬殿在大陸地區人民新竹處理中心(原靖廬),手水缽則存於靈隱寺,另石燈籠、鳥居(沒見著?)現移置靈隱寺與新竹市動物園,而一對石獅則安然置放在新竹市議會前。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