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緣起:於網路蒐集的一些三角點相關參考資料.....
















◎ 台灣三角點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8%A7%92%E9%BB%9E


 


三角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位於香港新界赤鱲角觀景山上的二等三角測量站,編號236。

三角點(又稱作三角網測站三角測高柱三角測量站三角測量點標高柱測量墩等)為繪製地形圖的三角測量基點。一般會設置在一地區中視野範圍較大的地點(多為山峰頂),狹義的三角點由測量範圍的大到小可分為一等三角點、二等三角點、三等三角點和四等三角點。一等三角點的半徑常達到數十公里。一、二等三角測量多用於大地測量及相關科學研究之用,三、四等三角點較多用於地形測量或工程式控制制。廣義來說,四種三角點之外的各種「土地測量標石」,如天文點、土地測量點都可算作三角點。


台灣的三角點

位於台北市七星山山頂的一等三角點

日本在統治台灣後,為了實際管理需要而在總督府設立「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快速地以三年時間在明治36年 (1903年) 完成基本土地測量,埋設三等三角點基石 1028 顆 (因用途為地籍測量,故俗稱「地籍三角點」)、圖根點基石約 2300 顆。之後又由陸軍的「陸地測量部」於明治42年 (1909年) 開始實施數次更正式、更詳細的三角測量,埋設一等至三等三角點基石共約 1176 顆 (俗稱「陸測三角點」)。期間官方各機關亦有埋設各自用途的三角點基石,或因原三角點、圖根點不敷使用、遺失損毀而另埋補點。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各類三角點也由權責單位接管,亦有再增設許多補點。這些先後埋立的三角點為方形石柱,材質有花崗石、觀音石、青石、混凝土等;大致依種類、等級不同而有大小差異。


目前測量均改採衛星定位而不再使用傳統三角測量,原埋設的三角點大多已失去原用途,但有部分基石點位改作衛星控制點使用。


台灣常見的三角點基石
種類 材質 設立單位 長寬尺寸 刻字
一等三角點 花崗石 陸地測量部 18 公分見方 南面刻「一等三角點」、北面無編號
二等三角點 花崗石 陸地測量部 15 公分見方 南面刻「二等三角點」、北面刻阿拉伯數字編號 (No1021 至 No1697)
三等三角點 (陸測) 花崗石 陸地測量部 15 公分見方 南面刻「三等三角點」、北面刻阿拉伯數字編號 (No4130 至 No7558)
三等三角點 (地籍) 花崗石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15 公分見方 南面刻「三等三角點」、北面直刻國字小寫數字編號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花崗石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12 公分見方 南面刻「圖根點」、北面刻「土地調查局」
總督府圖根補點 花崗石 臺灣總督府 南面刻「圖根補點」、北面刻「總督府」
內務局補助三角點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 一面刻「補助三角點」、一面刻「內務局」
殖產局圖根補點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南面刻「圖根三角補點」/「三角補點」/「補點」、北面刻「殖產局」
森林三角點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 15 公分見方 南面刻「森林三角點」、北面刻「山」
礦務三角點 青石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鑛務課 一面刻「鑛務課」、一面直刻國字小寫數字編號
內補一等三角點 觀音石 內政部、聯勤 17 公分見方 北面刻「內補」與阿拉伯數字編號、南面刻等級、東面刻測設機關、西面刻測設日期
內補二等三角點 觀音石、銅標 內政部、聯勤 15 公分見方 北面刻「內補」與阿拉伯數字編號、南面刻等級、東面刻測設機關、西面刻測設日期
內補三等三角點 觀音石、銅標 內政部、聯勤 13 公分見方 北面刻「內補」與阿拉伯數字編號、南面刻等級、東面刻測設機關、西面刻測設日期
陸補三等三角點 觀音石、銅標 內政部、聯勤 北面刻「陸補」與阿拉伯數字編號、南面刻等級、東面刻測設機關、西面刻測設日期
四等三角點、精密導線點 觀音石、青石、銅標、鋼標 北面刻阿拉伯數字編號、南面刻等級、東面刻測設機關、西面刻測設日期
省政府圖根補點 台灣省政府 一面刻「台灣省政府」、一面刻「圖根補點」
礦務補點 台灣省政府建設廳 一面刻「建設廳」、一面刻「礦補」與阿拉伯數字編號

 


 


◎ 臺灣岳界聖石-三角點
http://www.cadastralsurvey.org.tw/surveyor/ShowPost.asp?ThreadID=336


 


Surveyor 測量人論壇


測量人論壇Surveyor Forum → 測繪工作 → 控制測量 → 臺灣岳界聖石-三角點
 
臺灣岳界聖石-三角點
 
發起人:surveyor01  最後更新:2008/9/8 上午 08:39:34 by surveyor01


surveyor01 發表於 2008/9/5 下午 09:53:04


臺灣岳界聖石-三角點


朱杏修


內政部土地測量局企劃課課長


壹、前言


二十多年前,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跟隨父親參加大甲登山社舉辦的溪頭鳳凰山登山活動,清晨五點多就被叫起床,背著簡單的背包就匆匆的出門了,只見外面天色昏暗,不見任何的行人,到達集合地點,許多山友早已先到,三五成群討論「山經」。六點整人員到齊準時開車,由於不習慣早起精神不濟,也顧不得窗外美景,繼續與周公學習禮樂,七點二十分車子到達登山口-溪頭管制站,全隊下車整裝出發,跟隨擔任本次活動領隊的父親,一步一步的朝目標邁進,只見山徑在杉木林及竹林間穿梭,路旁的各種植物上點綴著晶瑩的露珠,加上林間淡淡的霧氣,真像踏入人間仙境,不知不覺間已到山巔,只聽到父親說:「三角點到了,不摸到三角點可不算登頂哦。」,山友們爭先恐後與三角點合照留念,我也入鄉隨俗的拍了一張,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三角點,卻間接引導我踏入測量這一門。


一般人接觸三角點大部分是參加登山健行活動,把摸到三角點當成登頂的象徵,且山不在高有「點」則名,只要有三角點的山總是比沒有三角點的山來的出名,所以我把三角點稱為「臺灣岳界聖石」,然而大家對於三角點的種種卻是一知半解,各種傳言於坊間留傳,甚至有人當成神明摩拜。三角點之所以如此神秘,是由於基本測量與國防關係密切,早期測量作業大都由軍方辦理,且測量成果列為機密等級,民間很難獲得相關資訊,故對於三角點設置目的、種類、數量及其演變認知有限,為使大家有進一步的瞭解,特別趁這個機會發表個人淺見,希望能夠引起共鳴,帶動大眾共同來愛惜維護三角點。


貳、三角點簡介


一、什麼是三角點?


辦理各類測量工作,首先要辦理控制測量,目前國內的控制測量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平面控制測量,所設置的測量標作為平面位置控制使用,三角點、圖根點、衛星控制點屬這類測量標;第二類是高程控制測量,所設置的測量標作為高程控制使用,這類測量標通常稱為水準點;第三類是重力控制點,所設置的測量標作為重力控制使用,一般很少設置於野外。


早年辦理平面控制測量,由於測距離的儀器較不發達,一般只施測點與點間的夾角(三角測量),再利用已知邊長來推算未知點的坐標,因此辦理三角測量所埋設的控制點統稱為「三角點」。民國65年至81年間,測量儀器測距功能大幅提升,同時可以測角及測距,控制測量方法除三角測量以外,還可實施「三邊測量」及「精密導線測量」,其採用精密導線測量的控制點就統稱為「精密導線點」,內政部於65年至68年間所補設的內導三角點及臺灣省政府在這個時期所補設的四等點就屬於這種,但是除臺灣省政府補設者於標石上刻上「精密導線點」外,內政部補設者仍刻上「三角點」,至於三邊測量在臺灣並未全面實施,故無所謂「三邊點」的設置。


由於測量科技的發展,民國76年間國立成功大學引進國內第一台GPS衛星接收儀,從事相關學術研究,民國81年間土地測量局在澎湖姑婆嶼及險礁嶼,第一次以GPS衛星接收儀測設控制點,從此將國內控制測量帶入了一個新的世紀,到目前國內已全部採用衛星定位方法施測基本控制點,其新埋設的控制點統稱為「衛星控制點」,內政部補設的一、二等衛星控制點及土地測量局設置的三、四等控制點均屬之。


 


二、三角點的等級與設置順序


臺灣三角點的等級分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四級,依照目前的規定,一等三角點兩點間的距離在20公里以上為原則;二等三角點分為甲、乙兩級,二等甲級兩三角點間的距離在10-20公里為原則,二等乙級兩三角點間的距離在5-10公里為原則;三等三角點兩點間的距離在3-8公里為原則;四等三角點兩點間的距離在1-3公里為原則。


三角測量的程序包含選點、造標埋石、觀測、計算、調製成果圖表,選點先於地形圖或像片基本圖或航照圖上規劃,再至圖上規劃地點選擇適當地點埋石,並視需要設置覘標辦理觀測。三角點的設置先設一等三角點,再依序設置二等、三等、四等三角點,其中部分一等三角點實施天文觀測,以確定其天文方位角,作為起算或閉合的依據,故於原三角點上另設置一觀測平台,即野外所見之一等天文點。


三、三角點的設置地點與展望


三角點的設置是為辦理測量,所以選點時以均勻分布於全區為首要考量,其次要注意點與點間相互通視,接下來要注意夾角要介於30度至120度之間及三角形邊長要儘量相近。因此,一、二等三角點邊長要求較長,大部分選在山的最高點或平地的小土坵上;三、四等三角點因受邊長的限制,不一定設山的最高點,常設置於溪谷兩側尾稜或溪邊堤防上。


一般而言三角點的展望,一等三角點最佳,其次依序為二等、三等、四等,但並非絕對符合這種原則,因為三角點間的相互通視,還需考慮測量時所設置的覘標高度與鄰近樹木生長情形,高山上因無樹木阻擋,測量時不需要搭設高覘標,三角點的展望通常等級越高者展望越好;中級山及郊山則因多年未實施三角測量,周邊樹木已長成大樹,大部分展望不佳;平地三角點除設於樓頂者,測量時均搭設高覘標,一般而言展望均不佳。


參、臺灣控制測量的發展


一、臺灣的大地基準


台灣光復初期平面控制點分為兩個系統,地籍測量以台中公園三等89號三角點為原點,用平面直角方式推展;地形測量以南投埔里虎子山一等天文點為原點,經緯度依白塞爾(Bessel)地球原子推算(a=6377397.15500M, b=6356078.96325 M , f=1/299.15), 1968年將陸測點與地籍點合併改算,以埔里虎子山為原點採用參考橢球體採用1924海佛(Hayford)地球原子(a=6378388M ,b=6356911.94613 M ,f=1/297),座標採UTM(國際橫麥卡托)投影(中央經線為東經123度,中央經線尺度比為0.9996),為避免坐標負值原點西移500公里。


1980年至1997年使用之大地基準命名為TWD67,其參考橢球體採用1967年國際地球原子GRS67 (a=6378160 M ,b=6356774.7192 M , f=1/298.25),座標採TM(橫麥卡托)二度分帶投影,中央經線為東經121度(澎湖119度),中央經線尺度比為0.9999,為為避免坐標負值原點西移250公里。


1998年起使用之大地基準命名為TWD97,為建構於國際地球參考框架ITRF地心坐標系統,方位採國際時間局(BIH)定義於1984.0時刻之方位,參考橢圓體採用1980國際大地測量與物理學會IUGG公布之GRS80,其地球原子(a=6378137 M , f=1/298.257222101),座標採TM(橫麥卡托)二度分帶投影,中央經線為東經121度(澎湖、金、馬119度;東沙117度;南沙115度;釣魚台123度),中央經線尺度比為0.9999,為為避免坐標負值原點西移250公里。



 
二、日治時期的三角測量


(一)地籍三角點


臺灣於中日甲午戰爭後割讓給日本,日本政府為測量臺灣土地,於明治33年(1900,民前12年)8月,設置臺灣總督府臨時土地調查局辦理相關測量作業,並於明治33年後半年起至明治36年(1903年,民前8年)完成全部控制測量,所埋設的控制點是臺灣最早的三角點,由於設置的目的在辦理地籍測量,又稱為地籍三角點。


地籍三角點依照測量精度分為主、次、圖、補四個等級,主三等三角點精度約等同陸測二等三角點,圖根點、圖根補點精度約等同陸測四等點。原點設置於台中公園,以主三等三角點八九號為原點,旁邊的三等三角點一二○號及一六○號為副點,係為原點遺失時方便補建所設,澎湖群島因限於當時測量儀器,無法與臺灣本島聯測,以馬公三等八八一號三角點為原點。


土地調查局共設置主三等三角點208點,次三等三角點820點,圖根點(圖根點、圖根補點)約2,300點(因文獻紀錄不一,以內政部存管臺灣省三角點明細表統計),其中部分三等三角點使用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標石(如火炎山、鋸山、塩菜甕等),另部分點位雖埋設三等三角點標石,卻實施四等測量(如北觀音山、校栗林山等)。其標石分為兩種,一種為三等三角點(主三角點、次三角點),材質為花崗岩,分為柱石及盤石,柱石取邊長6寸(約18公分)之方柱,高約2尺6寸(約79公分),基部未整平埋於地下,頂端6寸(約18公分)敲擊整平為5寸(約15公分)見方之方柱,柱頂中央刻十字,南面刻「三等三角點」字樣;北面刻點號,採國字直刻,盤石長寬各為1尺2寸(約36公分),厚約3寸5分(約10.6公分),正面刻十字,埋於柱石下方,兩者十字對正;另一種為圖根點,僅埋設柱石,取邊長4寸5分(約13.6公分)之方柱,高約2尺2寸(約67公分),基部未整平埋於地下,頂端4寸5分(約13.6公分)敲擊整平為4寸(約12公分)見方之方柱,柱頂中央刻十字,北面刻「土地調查局」字樣;南面刻「圖根點」字樣。


(二)陸測三角點


臺灣正規的三角測量,是由日本陸地測量部於明治42年(1909,民前3年)起開始辦理,首先辦理基線測量,分別於北部的宜蘭、中部的埔里、南部的鳳山測設一條基線,宜蘭基線全長4225.8415公尺,於大正3年(1914,民國3年)完成,基線東端與基線西端均位於宜蘭五結鄉蘭陽溪南岸,第一次擴大至三塊厝與紅水溝兩一等三角點,第二次擴大至東澳嶺與烘爐地山兩一等三角點;埔里基線全長2575.7965公尺,於大正3年(1914,民國3年)完成,基線南端位於埔里鎮華國戲院舞台邊,基線北端位於埔里鎮西北方中正路旁,是目前臺灣僅存的日治時期基線,第一次擴大至虎子山與牛相山兩一等三角點,第二次擴大至白葉山與小埔山兩一等三角點,第三次擴大至橫屏山與九分二山兩一等三角點,由於基線長度最短,經多次基線擴大方連上主一等三角網,造成埔里附近設置了全省最密集的一等三角點;鳳山基線全長4961.3844公尺,於大正5年(1916,民國5年)完成,基線南端與基線北端均位於高雄縣大寮鄉高屏溪西岸,第一次擴大至西勢與尚書林兩一等三角點,第二次擴大至鳳山與中寮山兩一等三角點。


日治時期所設的一等三角點共100點,包含基線網6點,主一等三角網60點,一等三角補點34點。主一等三角網包含宜埔、埔鳳、宜花、鳳花等四個三角網,宜埔三角網是由宜蘭至埔里,共設置20個一等三角點,於大正3年~6年(1914~1917)施測完成;埔鳳三角網是由埔里至鳳山,共設置10個一等三角點,於大正5年~8年(1916~1919)施測完成;宜花三角網是由宜蘭至花蓮,共設置18個一等三角點,於大正7年~9年(1918~1920)施測完成;鳳花三角網是由鳳山至花蓮,共設置22個一等三角點,於大正6年~10年(1917~1921)施測完成。其餘的一等三角點則係配合二等測量所設的補點,一等三角點中新望嶺、柏南山、埋設二等三角點標石,至倫大文山埋設何種標石至今仍為岳界最想解開之謎。


一等三角點標石材質為花崗岩,分為柱石及盤石,柱石取邊長7寸(約21公分)之方柱,高約2尺7寸(約82公分),基部未整平埋於地下,頂端7寸(約21公分)敲擊整平為6寸(約18公分)見方之方柱,南面刻「一等三角點」字樣,北面未刻點號,盤石長寬各為1尺3寸5分(約41公分),厚約4寸(約12公分),正面刻十字,埋於柱石下方,兩者十字對正,而依據登山補給站網站記載鳳山基線網第二次擴大點西勢盤石下另有一11公分見方的小磐石,是否是作為基線網的一等三角點才埋設小盤石,還是所有一等三角點均埋設大小兩盤石尚待證實。


日治時期二等三角測量,開始於大正8年(1919,民國8年),大正13年(1924,民國13年)大致完成,另於昭和14年(1939,民國28年)補測部分山地地區,至昭和17年(1942,民國31年)仍持續辦理,新設二等三角點287點(依土地測量局存管之臺灣省三角點成果表統計,超出文獻記載之點數甚多,是否為光復後補測,並無相關資料可稽),其標石材質為花崗岩,分為柱石及盤石,柱石取邊長6寸(約18公分)之方柱,高約2尺6寸(約79公分),基部未整平埋於地下,頂端6寸(約18公分)敲擊整平為5寸(約15公分)見方之方柱,南面刻「二等三角點」字樣;北面上端刻No,下端採採阿拉伯數字橫刻點號,點號自1021號起編,1697號為最終號,另借用三等地籍三角點實施二等測量者82點。


三等三角測量,開始於大正10年(1921,民國10年),大正14年(1925,民國14年)大致完成,另於昭和14年(1939,民國28年)補測部分山地地區,至昭和17年(1942,民國31年)結束,新設三等三角點789點(依土地測量局存管之臺灣省三角點成果表統計,超出文獻記載之點數甚多,是否為光復後補測,並無相關資料可稽),其標石材質為花崗岩,分為柱石及盤石,尺寸與二等三角點相同,南面刻「三等三角點」字樣,上端刻No,下端採採阿拉伯數字橫刻點號,標石號碼自4130號起編,7558號為最終號;使用三等地籍三角點標石者922點,借用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實施三等測量者27點。另新設四等三角點515點,改算土地調查局圖根點2,170點。


(三)森林三角點


森林三角點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於大正14年至昭和19年(1925至1944)年間辦理台灣森林計畫事業時所設立,共設置主、次森林三角點169點,三角補點876點,其座標系統與地籍三角點相同均以台中公園主89號三角點為原點。依照測量精度分為主、次、圖補、補四種,主、次森林三角點精度約等同地籍三等三角點,圖補、補點精度約等同地籍圖根點,但標石僅有兩種,第一種為森林三角點,標石材質為花崗岩,分為柱石及盤石,尺寸與地籍三等三角點相近,南面刻「森林三角點」字樣,北面刻「山」字,由於未刻等級及標石號碼,無法由標石知道其等級;另一種為圖根三角補點,北面刻「殖產局」,南面刻「圖根三角補點」字樣。


(四)礦務三角點


礦務三角點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鑛務課所設立,設立時間不詳,標石材質為青石,一面刻「鑛務課」字樣;一面刻點號,採國字直刻,共設置134點。


(五)總督府圖根補點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所設立,設立單位、目的與設立時間不詳,標石材質為花崗岩,北面刻「總督府」字樣;南面刻「圖根補點」字樣,共設置391點。


 


三、臺灣光復後的三角測量


臺灣光復後各類三角點由各權責單位接管並繼續維護,其中陸測三角點由軍方接管,地籍三角點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地政局荒地勘測總隊(內政部土地測量局前身)接管,森林三角點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林務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前身)接管,礦務三角點由臺灣省政府建設廳接管,總督府圖根補點接管單位不詳。由於各單位間缺乏聯繫,且各自依測量需要補設所需三角點,陸補三角點、測補三角點、海軍三角點、臺灣省政府圖根補點、礦補三角點、水資會三角點等各種三角點四處可見,甚至有同一地點設置多個點的情況發生。光復後補設的三角點中以臺灣省政府圖根補點數量最多,這是前臺灣省政府地政局測量總隊為辦理全省未登記土地測量、原住民保留地測量、地籍圖重測、農地重劃等所補設的四等三角點。


民國64年內政部鑑於國內基本控制點損毀滅失嚴重,乃自64年7月至69年1月辦理基本控制點檢測工作,這是台灣光復後第一次大規模的控制點檢測,共完成一等基線8條(大坪山-龜崙山、大坪山-七星山、樟普寮-浸水、中寮山-鳳山、米崙山-月眉山、大分林山-公司寮山、虎子山-頭距山、虎子山-九分二山)、一等天文方位角8個(大坪山-龜崙山、大坪山-七星山、樟普寮-浸水、中寮山-鳳山、米崙山-月眉山、大分林山-公司寮山、虎子山-頭距山、紗帽山-上瓦硐)、一等精密導線1條(樟埔寮-尖子頂-九分二山-虎子山-頭拒山-樟埔寮)、一等三角點93點、二等三角點337點、三等三角點1,687點、三等精密導線點545點,新補設之三角點及三等精密導線點分別冠以內補及內導字號,其標石規格如下:


(一)內補一等三角點


標石材質觀音石,分為柱石及盤石,柱石取邊長21公分之方柱,高79公分,基部埋於地下,頂端切割為17公分見方之方柱,北面刻點號;南面刻等級;東面刻測設機關;西面刻測設日期;柱頂刻十字。盤石長寬各為30公分,厚12公分,正面刻十字,埋於柱石下方,兩者十字對正。


(二)內補二等三角點


標石材質觀音石或銅標,埋設於地面者分為柱石及盤石,柱石取邊長17公分之方柱,高60公分,基部埋於地下,頂端切割為15公分見方之方柱,北面刻點號;南面刻等級;東面刻測設機關;西面刻測設日期;柱頂刻十字。盤石長寬各為25公分,厚10公分,正面刻十字,埋於柱石下方,兩者十字對正。


(三)內補三等三角點


標石材質觀音石或銅標,埋設於地面者僅埋設柱石未埋設盤石,柱石取邊長15公分之方柱,高55公分,基部埋於地下,頂端切割為13公分見方之方柱,北面刻點號;南面刻等級;東面刻測設機關;西面刻測設日期;柱頂刻十字。


(四)四等三角點及精密導線點


標石材質觀音石、青石、銅標或鋼標,埋設於地面者僅埋設柱石未埋設盤石,柱石取邊長14公分之方柱,高50公分,基部埋於地下,頂端切割為12公分見方之方柱,北面刻點號;南面刻等級;東面刻測設機關;西面刻測設日期;柱頂刻十字。


 


 


四、現階段的平面控制測量


由於衛星定位測量技術的發展,內政部於82年設置陽明山、墾丁、鳳林及金門等四個衛星追蹤站,83年設置馬祖、北港、太麻里及東沙四個衛星追蹤站, 83年至87年間完成一等衛星控制點105點、二等衛星控制點621點測設作業,88年至91年間測設一等水準點2,476點,並在2,099點上實施衛星定位測量,其平面位置精度約等同三等控制點精度,土地測量局亦於民國84年至92年間完成台閩地區衛星控制點加密作業,共測設三等控制點4,710點,從此國內的控制測量全面採用衛星定位測量方式辦理,新設立的點位稱為「衛星控制點」,從此「三角點」逐漸變成歷史的名詞。


內政部所測設的一、二等衛星控制點大部分使用原有三角點標石,新埋設者使用直徑8公分的不鏽鋼標,中央突起最厚處為2.2公分,邊緣厚度為1.0公分,中央刻以十字刻劃,刻劃長度為1.5公分,刻劃寬度及深度為0.1公分,上端刻內政部,下方刻點號及○等衛星控制點。土地測量局設置的三等、四等控制點使用直徑8公分的不鏽鋼標,中央刻十字,上方刻測設單位名稱,下方刻三或四等控制點,直接固定於水泥地面或或結合石樁使用,另為使大眾瞭解控制點的意義及重要性,選擇適當地點(如公園、綠地)實施控制點美化工作,以宣導保護控制點觀念,並達到點位永久保存之目的,其標石結合當地景觀設計,並無一定規格。


 


五、未來的平面控制測量


內政部土地測量局為提供多目標定位服務及加值應用,於93-95年間採用先進的虛擬基準站即時動態定位技術(Virtual Base Station Real-Time Kinematic,VBS-RTK),建置「全國性e-GPS衛星定位基準站即時動態定位系統」,透過全國各地所建置之71處衛星定位基準站每天24小時每1秒鐘連續接收GPS衛星資料,即時傳回位於台中市黎明辦公區的控制及計算中心,進行資料自動化處理後,目前在臺、澎、金、馬任何地點只要可以GPS衛星接收儀同時接收5顆以上GPS衛星訊號,都可以全天候經由整合封包無線電服務技術(GPRS)或其他無線上網方式,在極短的時間內,依使用者需求,獲得公分等級精度的即時動態定態定位服務,這不僅是衛星動態定位技術的一大突破,也正式宣告國內的測繪科技已與國際同步邁向e化及行動化的嶄新時代,未來地面控制點是否就此走進歷史,僅留供岳界作為登頂的象徵,而不再供辦理測量使用,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肆、控制點的管理維護


一、相關法規


(一)「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12條規定:「一等、二等、三等基本控制測量,由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辦理。四等基本控制測量,由中央主管機關、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辦理,並以直轄市、縣(市)為實施區域,必要時,得將相鄰區域合併舉辦。前項四等基本控制測量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辦理者,其成果應送中央主管機關審查及建檔管理。第一項、第二項各等級基本控制測量及第三項四等基本控制測量成果審查及建檔管理,得由主管機關委任所屬下級機關辦理之。」。


(二)「測量標設置保護條例」第7條規定:「毀損或移動設置之各種標石、標桿、燈標、浮標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


(三)「測量標設置保護條例」第10條規定:「在測量標上堆積瓦礫、拋擲雜物、懸掛繩索、樁緊牲畜、或粘貼廣告、塗抹污損者,處拘役或五十元以下罰金。」。


(四)「測量標設置保護條例」第11條規定:「凡因過失毀損測量標或致令失其效用者,不罰,但責令賠償。」。


(五)「測量標設置保護條例」第12條規定:「凡機關、團體或人民,必須在測量標附近建築,致妨礙測量標效用時,須先詳述事由,繪圖說明,請該管測量機關核准,並負擔其因遷移改建,或重建所需之一切費用。」。


(六)「測量標設置保護條例施行細則」第13條規定:「測量機關設置之永久測量標,應造具測量標保管清冊,分送所在地直轄市、縣 (市) 政府,並由當地地政機關隨時實地查對,如發現測量標移動或損毀者,應即將移動或損毀情形層報內政部及通知原測量機關依法處理。前項實際查對,每年應至少施行一次,如有天然災禍,須隨時查對,並將查對結果層報內政部及通知原測量機關,...」。


二、執行情形


三等與四等基本測量,內政部已委任所屬土地測量局辦理,其中三等控制點,採分年分區方式辦理清查、檢測及補建,每次全面清查相隔5年;四等控制測量由內政部土地測量局、臺北市政府地政處土地開發總隊、高雄市政府地政處、縣(市)政府及所轄地政事務所負責維護,但由於各單位限於人力與經費未能落實執行,且基於親民便民考量,「測量標設置保護條例」所定相關罰則並未嚴格執法,導致基本控制點損毀滅失情形十分嚴重,如何有效管理維護基本控制點,是權責機關要積極面對的問題。


反觀民間登山團體機基於興趣,經常藉著登山健行的機會清查各類控制點,並在網站上分享成果,控制點傾倒或被挖除,還主動予以收容並擇期予以重埋,雖然這是不正確的觀念,但是這種愛惜三角點的精神令人感佩。


內政部土地測量局為有效管理各級三角點與衛星控制點,規劃舉辦「尋點達人」活動,希望運用民間愛好登山人士之力量,協助蒐集各級控制點存在狀況、點位照片、到達路徑等資訊,彙整納入控制點資料庫,作為辦理控制點管理維護作業之參考,每年度並針對提供資料達相當貢獻度者,予以公開表揚並頒給獎牌,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妥善維護測量標。


伍、結語
基本測量成果是國家重要建設的基礎,有賴全國各界共同來維護,讓早年設置的三角點、圖根點及近年設置的衛星控制點能夠常存於這塊土地,繼續扮演保護人民財產安全的重責大任,也為岳界繼高山百岳、小百岳之後,留下一個更遠的目標-成為「尋點達人」,共同保護岳界聖石-三角點。同時在此呼籲大家共同來保護基本控制點,如果發現控制點損毀遺失需補建或原有控制點影響建築需遷移者,請依照現行法規規定通知標石所在地的地政事務所或原測設機關辦理遷移補建,不宜自行予以重埋,以免影響測量的正確性。


miller 發表於 2008/9/6 上午 11:28:48


真是篇完整的三角點介紹文章, 應該是幾年前內部刊物的吧, 網路上根本找不到, 還是土地測量局(現在改成國土測繪中心)呢!    那我回應一篇山友實際踏查的經驗談吧:


由於山友使用Garmin GPS為踏查工具, 文中提及虎子山(1924國際橢球體), TWD67(GRS67橢球體)為大地基準, 



<基石資料庫座標來源>


資料有三大來源:有以日據時代接收資料集匯而成的【47年台灣省三角點明細表】、聯勤測量學校利用換算公式所得的【59年台灣省三角點成果表】,及【69年台灣地區三角點成果表】,其中三等以上的座標以【69年台灣地區三角點成果表】為大宗,三等以下的座標以【59年台灣省三角點成果表】為主。無附上經緯度者,大部份是【47年台灣省三角點明細表】的資料﹝因為【59年台灣省三角點成果表】內容有些無此份資料的點位座標,特別是一些廢點,它都沒有收錄﹞,並且利用土地調查局的轉換公式由地籍資料的日本間或是公尺得到二度分帶座標的,因此會有所差異。



還有,【59年台灣省三角點成果表】的資料中,很多非共用點的座標竟然都相同,有些點現場發現距離高達5公尺,光是這樣就很難接受,更不要說正負值相反或是原始座標錯誤了。另外很多點都因各種原因移位,這也是您難以轉換的原因之一!


澎湖地區的座標如果小數位後都是.000的話,不是聯勤【69年台灣地區三角點成果表】資料,這是我本人到澎湖找基點時使用虎子山datum,用garmin60CS實際測得的資料,不是很準確。澎湖地區的舊點位資料是聯勤69年公告的檢測結果,當時利用多點測量轉換,並且平移座標,因此欲轉換澎湖地區點位資料時必須知道此點。不過若同時有附上經緯度者,這是聯勤測量學校利用換算公式所得的【59年台灣省三角點成果表】資料,當時是採用1924的海佛特原子,以馬公3-881為地籍測量原點(0.0),就如台中3-89一樣,不過與日據時代接收資料集匯而成的【47年台灣省三角點明細表】資料有所差異,因後者是用Bessel原子。


澎湖的原點點位最好用虎子山系統的經緯度去找,不必校正。若是內補或陸補點,依照garmin上面的座標﹝如果您有內鍵地圖的話﹞,東西的經緯度減0.5秒,南北不變,也很容易找到的。


<地籍原點與森林點介紹>


我(小花powerspot)跟張大鵬(7777)兩人都對基石有所琢磨,但他比我所研究的基石種類廣泛且深入,我在登山補給站發表的日據時代基石座標資料,只有兩種基石種類一種是原點,另一種是森林點
這兩種基石都是日本人在台灣留下的測量古蹟(有些超過百年應該可以算是古物吧),這些原點,雖然外觀材質都類似,但粗分為一二三等測量等級,而依當時測量目的跟成果大概又分為兩個種類.


第一種原點就是地籍原點,另一種則是日本陸軍測量原點.地籍原點只有三等測量,他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基石背後有國字號碼(例如3等1014號可能會寫成一O一四號),這種基石是日本人佔領台灣為了第一時間瞭解台灣土地概況測量所需,測量成果完成之後,完成所謂台灣堡圖,因為是日本人第一時間測量所需點位,所以這種基石大多都在平地丘陵(絕大多數外島上的原點也屬於這類),少數埋設高度接近一千公尺是因為該地區理番叫早,所以能埋設少數基石到山區(嘉義跟少數大台北)


除了地籍原點之外的原點都是陸軍測測原點,這些點位埋設跟測量因為有日本陸軍的力量,能埋設台灣更深入的地區,儘管如此在台灣南三段山區也仍是有一片空白區域來不及測量,這些點位如之前所提會有一二三等測量等級,其中二三等原點背號也有編號,只不過會寫成阿拉伯數字(例如6221號就會寫成No.6221)


原點是日本人所埋設基石,所以一定會留下任何測量成果,小花黃皮書裡(即59年台灣省三角點成果表)都是日本測量成果.幾乎可以說是第一手測量原點資料,但隨著後期少數某些原點因為國民政府測量所需被移位,或是根本是黃皮書少數的錯誤,才會改用後期測量成果,所謂後期測量成果可能真的是聯勤後期測量成果,或是玩基石這群夥伴實地測量結果....這也是你們會發現有些大鵬兄資料寫成xxxxxxx.000yyyyyyyy.000的原因,為何有時不用聯勤資料要自己實地測量原因,有些也是這些原點某一部份已經不被聯勤所使用,變成所謂廢棄點位


要講的更複雜一點上面提到兩種原點,地籍原點測量跟陸軍測量過程所使用的原點中心(台中/虎子山)根本不同,所以雖然黃皮書都有記載這些日本原點測量資料,並且都以虎子山/經緯度表示,但實際上我跟大鵬兄都發現只有陸軍測量原點可以很準確到達點位,地籍原點仍是會有一定固定偏差距離,而且在台灣各處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差距離,這樣的情況仍有利於找點,譬如說在桃園某地找一顆廢點,只要找已知未移位地籍原點,用黃皮書資料找出偏差值,同樣就可以用該廢點黃皮書資料加減偏差值找出廢點準確的點位,以上是原點部份大約概況,這些存在的原點數量目前統計約一千七上下,而數量持續下降中


森林點同樣是日本人所埋設點位,但用途為林業需求,基石材質完全不同於原點,也比較小顆.測量系統也有別於原點,不過目前看來森林點位狀況類似地籍原點,最好還是用固定偏差的方式去尋找比較有利,另外絕大多數森林點後期聯勤幾乎都沒有拿來測量用途,所以幾乎只能參考日本人所留下的黃皮書測量成果,但也因為黃皮書森林點資料不齊全的關係,有幾個區塊森林點是沒有資料被留下來,基石被尋獲可以說有些類似大海撈針,或是瞎貓碰到死耗子,當然這種缺資料狀況的森林點也是自己測才會有測量數據,森林點因為較少山友著墨,所以相較於原點部份資料錯誤或遺漏的狀況更多,但目前粗估不超過一千顆,大約500~1000之內.


以上只是日本人留下原點跟森林點大約概況....其實後期聯勤埋設不少測量基石,外加一些其他單位所埋設基石,基石種類繁雜,要整理這一類型資料可能狀況不同於原點跟森林點,而這些後期的基石因為歷史較短的緣故也更少山友注意,真的有心要整理,除了特定基石種類可以透過特定單位取得測量成果之外.要驗證準確性也沒有什麼人可以問,自己親自實地造訪或許是另一個比較可能辦法



以上都是對於有基石的部份討論,還未提及沒有基石但有測量成果的部份,這包括了曾經有基石後來遺失,或是一直都沒有任何基石,當初測量只是隨地測出獨立標高,小弟看法是沒有基石,準確與不準確的座標資料就沒有那麼大的差異,尤其是哪種寬平的山峰上頭,往北一點還是往南一點才是正確位置其實差別不大.


<關於基石座標偏差>


點到一個關鍵點了,你們都會提到那一區基石有所偏差.....譬如說澎湖但我們這群玩基石的會以基石種類去先分類,原因在於我第一篇有提到以原點來論,雖然外貌看似差異不大,但就分兩種原點,當初測量的日本人單位就不同...雖然在成果報告中,他們各別有兩種方式呈現,一種是虎子山/經緯度,另一種是虎子山/UTM但用同一套mapsourse轉換出來,你仍是會發現軍測原點很準確,地籍原點卻是有偏差的


小花當初摸地籍原點大約是兩三年前最多,但當時並沒有什麼黃皮書在手,所以也就沒有在摸點當下確認每個未移位地籍原點到底偏差狀況為何,不過大約一年前去花東海岸山脈以東摸點時,卻發現這群廢棄地籍原點,都有個固定方位距離的偏差值....但同樣時期只要找的是軍測原點就不會有這個狀況


所以我才會希望你們在校正整理這些座標時,一定要很熟希這些點位的種類.這樣才整理基石資料時才不會有所偏頗...譬如說內政部新立補點...根本就不會有日據時代測量資料,當然討論起來可能就要另當別論,引用的測量資料來源可能需要另找


你問的其中一個問題,黃皮書裡的資料同一顆基石其實會有三種座標系統表達,一種是虎子山/經緯度(度分秒,依照測量等級不同,秒下可以到達小數點三位還四位,要回去看才確定),另一種是虎子山/UTM(也同樣可以到達小數點一位甚至更多),第三種就是地籍座標....講真的我還不是很看得懂這種座標系統(張大鵬就是這方面專家),但可以確認的是原點在台中跟布袋....並非在虎子山,你所看到日據時代森林點跟日據時代地籍原點最早原始資料其實應該是這種座標系統表示.這也就是森林點跟地籍點很類似的偏差狀況.而軍測原點又不太一樣的情況的最根本原因.


如果你看到基石編號,二等從一千多號到一千六百多號,這些都是軍測原點.三等部份只要是四千,五千,六千,七千都是軍測原點,編號為1~1160號的國字三等點才是地籍原點.希望對你認識原點會有點幫助.


依據黃皮書轉出來使用的座標來說,我主觀看法認為應該視為虎子山系統而非TWD67, 這部份證明來自於軍測原點的實際找點經驗,而森林點跟地籍原點部份,因為我後期摸這種點又有黃皮書佐證的經驗比較欠缺,我只能說要在某個區域就會有特定方位偏差距離,譬如說澎湖區域可能偏差值是多少多少,但到屏東可能又不同了....但我基本上仍是相信一定有某個規則可尋...不過我經驗不多,還無法歸納出什麼有價值的規則


黃皮書是我現有的資料...我也沒看過還有其他種類資料...這方面要請教大鵬兄了,他老兄應該是這方面的博士了吧.不管什麼點,只要是日本人的點為他都有所著墨,甚至國民政府立的補點也是....我只對原點部份有點經驗罷了


但後期我有黃皮書之後,我發現這些經緯度資料如果輸入時將之當成TWD67就會也有類似之前用張大鵬資料的狀況,我當時也才發現有個虎子山在mapsourse裡頭可以選,後來想實驗看看把這些經緯度座標當成虎子山格式輸入時,我才發現在哪期間我爬的幾座軍測原點都還蠻準確的,幾乎都能在1~5公尺漂移.當然這也是我最近一兩年能找到兩三顆遺失原點的原因, 單我也因為這樣覺得不管什麼點位只要是在黃皮書裡頭有寫到的點位都能如法炮製.


但事實不然,森林點跟地籍原點仍是有固定偏差的問題,其實這也是最近這半年的經驗才有那麼點體悟,也包含前一陣子我詢問大鵬兄才確認這個經驗法則是比較正確的,張大鵬兄在找尋地籍原點跟森林點,甚至一拖拉股日本時代其他種類點位經驗豐富.但這類型點位就我知道並非是以虎子山為原點才對(這點我不敢大包票,畢竟我對於什麼礦物局還是什麼圖根點著墨非常少),我相信他所說找各種點位都需要特定偏差的結論....但對於軍測原點部份,我可能還是有我的看法....我認為用虎子山系統去轉這些日據時代的軍測原點得到的結論都是很準確的...我之前去的馬武霸我看到的結論是一公尺偏差.當初找尋南木瓜原點時也是走到基石旁一公尺,非常不相信這裡離崖邊將近一兩公尺處會埋設基石,但實際結果就是準....除非這些軍測原點被國民政府移位過.



〔此帖子已被 miller 在 2008/9/6 上午 11:33:13 編輯過〕


〔此帖子已被 miller 在 2008/9/6 上午 11:43:08 編輯過〕


miller 發表於 2008/9/6 上午 11:35:13


至於三角點數量也給你一些7777來自四面八方的統計數字, 而且全部都不一致:


 


三角點的一些記錄及疑問 
7777寫入 2006/10/02(一)


根據資料,臨時土地調查局在明治33年到明治37年﹝1900-1904﹞埋設三等三角點及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於全台各地,但共埋設多少點卻有不同的版本。在第四回合調查報告中提到,主次三等三角點共1163點,圖根點2804點,共計3967點,這是後來遠流出版的台灣地形圖中引言所採用的資料。但是在明治38年的完成報告書中,主三等三角點209點,次三等三角點901點,圖根點2859點,共計3969點。由這兩份文件看起來,總數隻差兩點,但主次三等三角點及圖根點的數量卻差很多,主次三等三角點少53點,但圖根點卻多55點,可能的原因有下:一是主次三等三角點遺失,而圖根點有增補;其次是有一些主次三等三角點原來的埋設基石是圖根點,完成報告書只是將這些圖根點歸回原來的基石資料中而已。本人翻閱所有資料,發現第二個理論比較可能,因為在一些原始註記中,有一些圖根點被升級為主次三等三角點,當作三等三角點測量,初步的資料發現,這些被升級為主三等三角點的圖根點有13點,次三等三角點的圖根點有32點,數量共45點,和推論有些契合。本人對照舊資料﹝40年左右﹞,得到主三等三角點201點,次三等三角點有865點,主次三等三角點共1066點;加上主三等三角點的圖根點有13點,主三等三角點共214點;而加上次三等三角點的圖根點有32點,次三等三角點共897點。主次三等三角點全部共1111點,和日據時代明治38年的完成報告書中,主三等三角點209點,次三等三角點901點,主次三等三角點全部共1110點,數目相當接近。但和第四回合調查報告中提到,主次三等三角點共1163點,還有52點的差距,可能是某些點遺失或被升級為主次三等三角點的圖根點再被歸回原等級吧!
【註:全國三角點資料庫中,地籍原點共有1070點,其中四點是沒有資料的,分別是120號,160號,189號,及245號,故實際上只有1066點。】


到了陸地測量部時期,陸地測量部利用一些臨時土地調查局埋設的三等三角點,由於這些臨時土地調查局埋設的三等三角點是總督府所立,為區別之就冠上府點的字樣,以別於陸地測量部新埋設的三等三角點。其中依照昭和七年﹝1932年﹞的資料,這些府點內有82點被升級為二等三角點測量的共用點,不過依照目前本人的資料,卻只找到52點的二等三角點府點共用;至於三等三角點的共用點,昭和七年﹝1932年﹞的資料上有268點,不過依照本人目前的資料,包括改埋共用,卻只找到223點的三等三角點府點共用;另外四等三角點府點共用,昭和七年﹝1932年﹞的資料上有27點,不過依照本人目前的資料,卻只找到22點的四等三角點府點共用﹝實際上是三等三角點的基石﹞。不過有件事很奇怪,這些無論是府點共用或府點利用的三等三角點,依照昭和七年﹝1932年﹞的資料,總數隻有82+268+524,共874點而已,和明治38年的完成報告書中,主三等三角點209點,次三等三角點901點,有一大段的誤差,不知是那裡出錯了?



一等三角點的部份,本點60點,補點34點,基線6點,目前誰是本點,誰是補點,大概已經都沒有問題了。一等三角點中森林三角點共用約有19點,伴有森林三角點的約有5點,附近有地籍點的約有42點,完全沒有任何共用或伴點的約有28點。平地一等三角點幾乎都有伴點,不過很多都遺失了,實在可惜。


倒是二等三角點中,由於光是共用點就差30點,實際設立的二等三角點數目又不是很清楚,目前實際上有資料的二等三角點共290點,其中有兩點升等為一等三角點;若算到1225號,也有190點,因此實在很難和昭和七年﹝1932年﹞的資料能夠整合,實在很傷腦筋。
【註:昭和七年﹝1932年﹞的資料如下:一等三角點本點60點,補點34點;二等三角點新設169點,府點共用82點;三等三角點新設309點,府點共用268點,府點利用524點;四等三角點新設515點,府點共用27點。】


水準點部份,由於設立的單位眾多,只討論臨時土地調查局及陸地測量部所設立的:
首先是臨時土地調查局先設立主線204點及副線249點,並且在基隆港及高雄港各立一端點,總數為455點。主線204點現稱為大水準點,而副線249點現稱為小水準點,皆有編號,主線大水準點由基隆港往高雄港號碼漸增,而副線小水準點則由高雄港往基隆港號碼漸增。這些大小水準點,頂部是和一般測量點一樣,是十字刻痕,跟一般的水準點上面為圓珠是不一樣的。
其次是陸地測量部所設立的水準點,現稱為一等水準點,也是有編號,基本上是由北部→中部→南部→東部→北部的方向,號碼逐漸增加,埔里支線再增加,旗山支線號碼最大,資料上最小號碼9452號在基隆八尺門,最大號碼10275號在美濃中壇派出所,不過此兩點似乎都已經遺失,目前以9463號,及旗山林務局門前的10272號為首尾號。另外在基隆沙灣有一編號11號的一等水準點,是最原始的水準點,不過最近被弄丟了。一等水準點還有一些基石比較小一號的,不知當初的用途如何,分佈在埔里到能高山﹝3號到20號,缺13號﹞、冬山到四季﹝21號到36號﹞、及六龜附近﹝60號到69號﹞,也有編號,由3號到36號,但1號及2號原始點不知在那。


日據時代有一些大正年代的水泥柱,由總督府土木局所立,也有編號,用途也不明,頂部有鐵製小圓珠,另外也有一些總督府所立,也有編號,用途也不明,頂部是十字刻痕的水泥柱。其他尚有總督府所立,也有編號,用途也不明,頂部是十字刻痕的石柱。還有總督府通信部所立,也有編號,用途也不明,頂部是十字刻痕的石柱。國民政府初期也有補立很多的內政部一等水準點及聯勤一等水準點。



〔此帖子已被 miller 在 2008/9/6 上午 11:36:12 編輯過〕
surveyor01 發表於 2008/9/8 上午 08:39:34


這篇文章是發表於科工館量測特展的文章


 


 


【三角點】其他連結


    
 
◎ 認識三角點
http://agent.twbbs.org/mediawiki/index.php/%E8%AA%8D%E8%AD%98%E4%B8%89%E8%A7%92%E9%BB%9E
 


◎ 各類測量標 (中華民國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http://www.nlsc.gov.tw/websites/04_knowledge/03_2_list.aspx?la=1&le=2&li=4&m_sno=45&le2=3&li2=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之足跡 的頭像
    風之足跡

    風之足跡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