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4 莎韻之鐘 (宜蘭南澳)
▲ 莎韻之鐘就座落在蘇花公路旁,不注意容易錯過。
▲ 入口有一座類似鳥居的牌坊, 進入後隨即抵達莎韻之鐘所在的鐘亭。
車行台九線經宜蘭南澳很多回了,要不是因進入武塔村攀登立有森林三角點的橫山(標高65公尺),再加上兩次停車休息確認資料時,剛好停在【沙韻紀念碑】及【莎韻之鐘】旁,冥冥之中似乎註定要我們這次不能錯過這兩處充滿故事性的景點...。
▲莎韻紀念公園。
莎韻之鐘,或譯莎鴛之鐘、莎勇之鐘;該故事發生於1938年台灣日治時期的台北州蘇澳郡蕃地リヨヘン社(已遷村,1960年轉移至今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一名泰雅族少女沙韻·哈勇(サヨン,sayon)因替日籍教師田北正記搬運行李,不幸失足溺水。而台灣總督為了褒揚其義行,頒贈予當地的紀念桃形銅鐘,該鐘即稱莎韻之鐘。本僅為短短一則地方新聞的泰雅族少女溺水意外,經刻意報導後,被台灣總督府用來宣揚理蕃政策的成功,並與國歌少年雙雙成為皇民化政策的宣傳樣本。
▲莎韻之鐘所在的鐘亭。
莎韻之鐘位於蘇花公路134.7K里程指標旁、面對「葉家香」休息站左側的「莎韻紀念公園」內。這座公園並不大,入口有一座類似鳥居的牌坊, 進入後隨即抵達莎韻之鐘所在的鐘亭。鐘亭旁環繞著一片草坪,但今日所見的「葉家香」休息站並未營業、也似乎有一段時間未營業了,「莎韻紀念公園」雜草叢生、也似乎已荒廢好一陣子了。莎韻之鐘掛在鐘亭的中央高處,亭下有一塊大理石碑,正面寫著「莎韻之鐘」,背面則有莎韻之鐘」事略簡介:『西元一九三八年秋,本鄉泰雅族發生一起可歌可泣的事蹟,利有亨社少女莎韻‧哈勇,為送老師出征, 遭遇暴風雨,不幸失足掉落南澳南溪殉難,當時台灣總督為表彰莎韻的事蹟,頒贈了一只鐘給利有亨社, 以資紀念,這只鐘就稱為「莎韻之鐘」。』
▲莎韻之鐘。
根據網路資訊,每當整點時, 莎韻之鐘的鐘聲便會響起。先是日語的歌聲、即著名的《莎韻之歌》, 隨後則是國語版的《月光小夜曲》。但因行程匆匆、未能久留,不確定現在是否仍有所謂的整點歌聲之播放。創作於七、八十年前的《莎韻之歌》,即後來被翻唱成為國語歌曲的「月光小夜曲」。台灣總督府獲悉莎韻墜溪失蹤的事蹟,為配合當時戰時動員的需求,於是以此做為政治宣傳,將莎韻塑造成一位愛國少女, 因協助老師順利出征而不幸遇難。為了宣揚莎韻的「愛國行為」,總督府發動藝文界宣傳莎韻的英勇事蹟。 昭和16年(1941),台灣總督長谷川清親自頒贈一只紀念鐘給莎韻的家屬,並在莎韻遭難的地點立碑紀念。 《莎韻之鐘》的流行歌曲、繪畫、戲劇及小說紛紛問世,風靡一時。昭和17年(1942年),莎韻的故事更被改編成為電影, 也被編入小學教科書,而成為當時台灣家喻戶曉的愛國故事。
▲莎韻之鐘。
戰後,莎韻之鐘遭到了冷落的命運,紀念鐘下落不明,而莎韻的遭難紀念碑也遭到人為的破壞。莎韻的故事,在戰後也出現了種種不同的版本。距今不到百年的莎韻故事,卻一直有著互有矛盾的紛歧說法,也許這也正反映出台灣歷史的特殊性吧。 歷史的考證就交給歷史學家吧,我們只是來感受一下這裡的氛圍。據說【莎韻之鐘】只剩殘存的基台,已被人們遺忘在僻遠的舊利有亨社(流興社)的山林中。後續依維基百科資料,在二戰後鐘和紀念碑被毀。直至1990年代之後,該事蹟才再被流傳,亦有不少相關活動。例如:2004年10月份於桃園龜山、南投水里、雲林莿桐;由臺灣文建會主辦,臺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承辦,臺灣原住民原緣文化藝術團負責演出之原住民歌舞劇〈莎韻的故事〉。
▲回望入口。
除此,2007年11月23日至24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亦於宜蘭南澳舉辦名稱為「臺灣的歷史記憶-莎韻之鐘殖民地文化的國際學術會議。會議中,不少臺、日、中、韓學者及事件見証人應邀參加。2011年8月10日,業餘登山家、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因為尋找莎韻之路而失足身故於南澳束穗山中,亦重新讓台灣探討起該事蹟,甚至有人仿原曲填詞於網路上悼念他。
▲「莎韻之鐘」事略:
『西元一九三八年秋,本鄉泰雅族發生一起可歌可泣的事蹟,利有亨社少女莎韻‧哈勇,為送老師出征, 遭遇暴風雨,不幸失足掉落南澳南溪殉難,當時台灣總督為表彰莎韻的事蹟,頒贈了一只鐘給利有亨社, 以資紀念,這只鐘就稱為「莎韻之鐘」。』。
▲「莎韻紀念公園」周遭雜草叢生、似乎已荒廢好一陣子了。
▲「莎韻紀念公園」周遭現況。
▲「莎韻紀念公園」周遭現況。
▲「莎韻紀念公園」周遭現況。
▲「莎韻紀念公園」周遭現況。
▲回望入口類似鳥居的牌坊。
▲莎韻之鐘。
▲莎韻之鐘。
▲離開前回望鐘亭。
▲回望「莎韻紀念公園」。
▲「莎韻紀念公園」牌坊。
▲今日所見的「葉家香」休息站並未營業、
感覺也似乎有一段時間未營業了。
▲莎韻之鐘位於蘇花公路134.7K里程指標旁、
面對「葉家香」休息站左側的「莎韻紀念公園」內。
▲蘇花公路134.7K里程旁的「莎韻紀念公園」及「莎韻之鐘」。
﹝本篇選取照片數:2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