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3 桃園2019地景藝術節 (大湳森林公園) 〈一〉
▲大湳展區指示牌。
▲大湳森林公園管制路段說明。
桃園2019地景藝術節活動時間 2019/9/6(五) ~ 9/22(日)
9/13(五) 端午節下午有空檔
就去走走主場地 大湳展區 (大湳森林公園)
另外兩個展區兒美館·西坡展區及藝遊八塊厝展區
因時間問題等因素就沒有去逛逛了
去年在中壢市區尋寶的記憶猶在
今年就沒打算去八德市區尋寶了...
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三天了
還是花點時間整理一下照片
不一定每年都有機緣
去走走地景藝術節展區
利用這個機會
去看展區作品之外
還可更深入認識桃園故鄉
像這回才知道~~
原來八德還有一處【大湳森林公園】...
大湳展區 9.6(五)-9.22(日)週一到週四10:00-20:00,週五到週日10:00-20:30
兒美館·西坡展區 9.6(五)-9.22(日)週一到週日10:00-18:00
藝遊八塊厝展區 9.6(五)-9.22(日)週一到週日10:00-18:00
◎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官網
http://taoyuanlandart.com.tw/?type=index&S_id=1&lang=cht
關於地景藝術節
每年的桃園地景藝術節,於桃園的不同行政區中輪番舉辦。2019年,地景藝術節轉進八德區,以閒置多時而今規劃為森林公園的「保一總隊大湳舊營區」為核心展區,並向外擴延至週邊的城區綠地與陂塘生態區。整合自然園區和陂塘生態的養護特質,以及昔日軍警營地兼具守備和戰略意義的積極性格,2019年的地景藝術節以「守護所在,進擊未來」為基礎概念,以「新風景線」的想像與創建作為主題。
「歷史不只發生在時間中,也發生在空間裡」(David Blackboum)。生活環境中的種種「地景」,見證了地方發展演化、長期累積而來的脈絡與紋理;而且,一如大湳森林公園這個自閒置空間脫胎而來的重生場域,從歷史中走來的「地景」,往往啟發性地引人思索「舊所在-新未來」的共生、再創與翻轉。透過藝術介入與活動舉辦,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將探索、回溯、詮釋、展演、重新發掘也提供體驗不同面向的「地景」:除了自然地景,更包括歷史地景、生活地景、產業地景、文化地景、聲音地景……等等。不僅藉此召喚地方認同與關懷意識、展現城市的活力與能量,也嘗試激發未來的創造性改變與發展。由土地,建構共同記憶;從所在,立足發展未來。在藝術節中交織顯現的多重「地景」,擴大了「地景藝術」的既定範疇,揉合了開創嶄新視野、驅動城市嶄新的自然與文化建構的想望。由此而來的「新風景線」,因而蘊含多層次意義。它探索的不僅是放眼國際的地景藝術節本身的「新風景線」,也是晉升為六都之一而人口成長和產業發展快速的桃園「叁生態」— 生活、生存與生產,抑或人文、社會與自然 — 的「新風景線」。
在主展場大湳森林公園、鄰近的西坡陂塘和兒童美術館等展區,囊括德國、法國、美國、澳洲、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中國以及臺灣,來自繪畫、雕塑、建築、設計或新媒體等等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共計展出24件作品;溪濱公園和中大公園,則為另由吳思儒策劃的「藝遊八塊厝」展區,呈現藝術家與鄰裏居民、社區學校或在地農會等合作的10組件創作。
除了匯集臺灣和各國藝術家駐地創作、設置作品或與民眾聯手共創之外,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亦規劃國內外團隊與在地藝人的一系列表演,以及進一步鋪陳議題的藝術座談與學術論壇,更安排了與地方文化、歷史記憶、特色產業與生活環境相關的各種藝術體驗和參與活動。藉此,望能串連起桃園的自然、人文甚至情感脈絡,開展既探索地方過去、重新發現當下所在、更思考共同未來的地景藝術節。
【大湳展區入口】
▲入口意象。
▲穗花棋盤腳。
【01 飛越桃花源】
大湳展區 徐秀美
▲路線指示圖。
▲表演活動。
【02 大湳森林公園規劃設計】
中原大學景觀系學生作品展
【03 然然造間】
大湳展區 許偉倫/塗家伶
▲美食區之一。
▲漫步大湳森林公園。
【04 重生之屋】
大湳展區 潘天壹
【05 大湳遺址】
大湳展區 塗維政
【06 片刻之間】
大湳展區 C位體質- 徐瑞謙、侯竫珩、黃立穎、江蕎勤
【07 變】
大湳展區 奧嘉‧琪姆斯卡(Olga ZIEMSKA)
【08 自然舞衣】
大湳展區 馬岩松 | MAD
▲路線指示圖。
【09 漫遊小憩所】
大湳展區 林育正
【10 桃樂源】
大湳展區 賴純純
▲路線指示圖。
【11 大湳轉綠林】
大湳展區 梁秀印(YANG Soo-In, Lifethings)
【12 動態陣列】
大湳展區 胡縉祥
【續】
﹝本篇選取照片數:64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