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咫尺天涯 ~ 意外《+1》的飛鳳大肚山列基石尋訪記
 



  新竹縣橫跨縱貫芎林鄉關西鎮橫山鄉三鄉鎮、由北邊飛鳳山至南側大肚山之間的山域,昔日有所謂『飛牛縱走』、也有所謂『飛沙縱走』等山友耳熟能詳的稱呼。若以最靠近台三線的大肚山為名的話,就有可能變成怪怪的『飛肚縱走﹝飛鳳大肚縱走﹞』了!


 


根據【新竹山系】所描述:



  『石壁潭山、飛鳳山、上橫坑山、下橫坑山、南何山、沙坑山連走...此條路線早期辦活動時,所寫標題為「新竹的萬里長城」,原因是客家鄉親們在山上種茶樹,把剩餘的石頭堆在稜線上以標示界線,登山步道沿著石牆邊界相思樹下走,夏天也不會曬到太陽,隨著社會進步,茶產區的沒落,產業道路的開發,縣政府大力開發休閒步道,興建涼亭,把登山健行路徑,切成好幾段,全程縱走也越來越少了。 』


 


  六月登過此山區的小尾山北峰﹝又名茄苳窩山、位芎林鄉:H380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及小尾山﹝位芎林鄉:H370M、無基石﹞,加上七月登過二確山﹝位橫山鄉:H330M、殖產局三角補點﹞後,本來以為自1995/12初次來這片山域爬飛鳳山之後,應該差不多或多或少、此地各座山頭都已一一登臨,包括牛欄窩山﹝又名上橫坑山、H463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附近小山頭的新上橫坑山三等控制點S150銅標(2002/12)、沙坑山稜線上的義確山三等控制點S189銅標﹝H380M﹞(2004/7)、下橫坑山附近的雞寮坑山頭前溪水源區界(2005/5、2007/4)、...,也都曾留下足跡。而令人欣慰的是能夠細水長流悠遊山林之外,幾乎每一趟的行程、也都能與家人共同分享美好的旅程、一起建立美麗的回憶。近日仔細端詳藍天隊最新的『新竹飛鳳山列基石巡禮』地圖旁邊標示的山頭列名:飛鳳山、中坑山、牛欄窩山、下橫坑山、南何山、沙坑山、二確山、鹿寮坑山、大肚山、茄苳窩山、王爺坑山、石壁潭山、王爺坑礦務課基石,檢視後確定皆曾一一登臨,甚至從不同路線造訪過多次。可是再仔細端詳...奇怪!南何山附近何時冒出一座十六分山?而且地圖上除未顯示登山路線記號、也未一併於飛鳳山列之下列其山名,但卻明確標示著標高360公尺及總督府圖根補點的訊息,這個意外發現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其他地區曾聽聞幾座十六分山,或許孤陋寡聞、似乎還未注意到芎林關西地區也有一座十六分山,尤其該條狹窄的山路,已不知往返行駛過幾回了。



  11/22周日恰逢晴朗的天候,抽空就先由台三線關西鎮的竹25鄉道進入,途中先到顯伯公風景區、找到最快速路線三登雞寮坑山﹝三次都走不同路線、算是三路會師了﹞。之後開車續行竹25鄉道,在約5.1K里程處左側叉路前空地停車,南何山登山口則在前方約6.2K里程處。啟步進入土路後先下行,約5~6分鐘後抵達右側一大片菜園開墾地,菜園前方則有座小山頭,即是十六分山基石所在。往前方山徑續行一小段路,路右有不明顯上切痕跡,找前方落差較小處取刀上切,循著山人、山水雲前輩幾片嶄新路條上切,不一會即跟著路條來到高點,右下方即剛才那片菜園。可是一家四口八隻眼睛,在新路條沿線有路跡處的小塊山頭雜草堆中找了好一會,就是找不到基石的任何蛛絲馬跡,也沒看到山水雲前輩熟悉的山頂標示牌,一切顯得如此不尋常。翻了一陣子後,猜想可能總督府圖根補點本來就不存在或早已遺失,所以前輩才會未釘上山頂標示牌、而且也沒有很明顯找到基石的跡象,因此便準備原路下切。此時小朋友卻在山頂看到一條具有巧妙保護色的小蛇往左前方竄爬,為了觀察這條小蛇,因此暫時留下了我們在山頂的腳步。



   隨後我依原路先下切返回最後登山口,準備轉往下一個預定目標,等待會合時、仰頭看著上切處前方一株樹幹上模糊褪色的圓形紅漆往上記號,依經驗這應該就是已仙逝古道翁前輩早年的噴漆記號,而古道翁的老舊路條也確實還夾雜在荒湮蔓草山頭之間。於是決定再往左邊較不順暢的路線、再次上切摸索試試。這回則上到了山頂無新路條的雜草堆另一側,與留在原先新布條路跡山頂的母子三人、隔著亂七八糟的雜草樹枝依舊面面相覷。拿著草刀意思意思砍了一會,順著剛才小蛇鑽行的方向往最密的草叢堆伸首一瞧,卻意外發現在一棵已被砍斷不知多少年的粗大樹根後面、隱約露出一點灰色的身影,趨近一瞧 、ㄟ~那可不就是熟悉的基石身影嗎?鑽入草叢轉頭正面仔細瞧瞧,BINGO~果然找到了貨真價實的十六分山總督府圖根補點﹝位於關西鎮十六份地區、也許應名為十六份山﹞。其實基石露土高度正常,只是由第一次尋找的角度方向,基石不是會被被濃密雜草枝椏所掩蓋、不然就是會被粗大樹根所遮蔽,感覺基石好像又有保護色般,讓大夥怎麼看都看不到,而且基石周遭沒有任何新路條,難道前輩們近期探路也漏失了這顆基石?仔細回想、原來剛才那條小蛇竄行方向已指引了我們基石的蹤跡。



  按照慣例,大人取刀、小朋友也伸腿,很快就在基石附近整理出一小塊空地,稍後抬頭一瞧,基石旁邊一棵背對來路的枯樹上面、釘有一面古老的山頂標示牌,寫著【西坑山、370M、總圖補】,果然幾乎走遍桃竹苗郊山的古道翁前輩、早年亦曾來此留下了足跡,這與我們2009/12/26找到久無人造訪的新竹內灣東窩坪山殖產局三角補點﹝H555M﹞,有著很類似的熟悉感覺。而這面山頂標示牌禁不住多年後的訪客吵鬧的聲波、不久後就自動於枯樹之上掉落,我們把它安置基石旁,再把其他山友的新路條也移至基石周遭,讓山頂熱鬧、有人氣些。歇息一會後原路回程,約5分鐘左右時間即返回竹25鄉道叉路登山口。回想著昨日賤腳隊姜前輩回應有關竹東崩崁山基石已遺失的這件事,決定就近先轉往122縣道,於相隔七年半後、憑著半模糊記憶,再次拜訪這座冷門卻有著兩顆基石的山頭,以便解開基石失蹤之謎。
 


 



 



進入竹25鄉道約5.1K里程處叉路登山口




進入土路後先下行,約5~6分後抵達右側一大片菜園開墾地




紫珠




一大叢紫珠




菜園開墾地




往前方山徑續行一小段路




路右的不明顯上切痕跡




為了觀察這條小蛇,因此暫時留下了我們在山頂的腳步




古道翁的老舊路條也確實還夾雜在荒湮曼草山頭之間




上切處前方一株樹幹上模糊褪色的圓形紅漆往上記號




終於找到了貨真價實的十六分山總督府圖根補點




雜草及樹幹掩蓋的總督府圖根補點




枯樹上面釘有一面古老的古道翁前輩山頂標示牌,寫著【西坑山、370M、總圖補】




按照慣例在基石附近整理出一小塊空地



                                  



    


                                                十六份山(十六分山)合照         



                  


          Yaffle 登頂照                                                       ▲  Moon 登頂照




十六分山總督府圖根補點﹝位於關西鎮十六份地區、也許應名為十六份山﹞




總督府圖根補點、標高360公尺




躲在已被砍斷不知多少年的粗大樹根後面的總督府圖根補點




總督府圖根補點山頂全貌




由第一次來路方向看稍微至整理過後的總督府圖根補點山頂全貌





把其他山友的新路條也移至基石周遭,讓山頂熱鬧、有人氣些




回程才在路邊看到被樹葉枝條遮掩的山水雲西坑山基點1分指示牌,山水雲前輩早已來過




回望上切基點處




菜園前方的小山頭,即是十六分山基石所在




路邊的菜園




回程途中




回望菜園後方的十六分山﹝十六份山﹞山勢




上坡返回竹25鄉道叉路登山口




竹25鄉道約5.1K里程處叉路登山口




位於芎林鄉關西鎮橫山鄉三鄉交界處的竹25鄉道鞍部老榕




竹25鄉道鞍部老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之足跡 的頭像
    風之足跡

    風之足跡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