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0 相隔一週在兩個縣市兩個樹種二度邂逅《渡邊氏長吻白蠟蟬》
( 渡邊氏長吻白蠟蟬 ~ 桃園龍潭 )
上一週在新北市新店區的「山豬肉」樹幹上見到《渡邊氏長吻白蠟蟬》
◎20140713 蝶蝶樂 ~ 九年後再訪新店(牛伯伯)安康蝴蝶生態園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379521896
才相隔一週又很巧合幸運地在桃園家鄉的龍潭地區「烏臼」樹幹上
發現更多的《渡邊氏長吻白蠟蟬》
根據網路查詢資料:
『渡邊氏東方蠟蟬(學名:Pyrops watanabei),舊稱長吻白蠟蟲、渡邊氏長吻白蠟蟲或渡邊氏長吻白蠟蟬,俗稱提燈蟲或燈籠蟲(許多頭部前端有突出的蠟蟬都有這兩個名號,例如提燈蟲屬 Fulgora),為蠟蟬科東方蠟蟬屬下的一個種。分布於臺灣與中國大陸,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 1000 公尺以下的山區。』
『根據農委會台灣節肢動物類保育名單所稱,渡邊氏東方蠟蟬學名為 Fulgora watanabei。另依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指出其英名為 Watanabei lanternfly,分類上屬於半翅目蠟蟬科蠟蟬亞科(Fulgorinae)提燈蟲族(Laternarini)。種名則是松村松年為了紀念亡於北埔事件的渡邊龜作之採集貢獻,在其採集之動物為命名時特別冠上其姓。』
『另外國際上半翅目與蠟蟬科的分類仍然相當的混亂,原本已使用 Pyrops 取代 Fulgora,新的學名為 Pyrops watanabei,但由於仍然有爭議,故行政院農委會仍然使用舊名。』
『渡邊氏東方蠟蟬曾被公告為保育類動物,後來經過立法保育後,數量逐漸回升,終於在 2009 年除名。』
《渡邊氏長吻白蠟蟬》外型很特別
讓人一見難忘
有人說是~長相有趣
也有人說~長相可愛
還有人說~長相怪異
.....
總之《渡邊氏長吻白蠟蟬》就是外型如此地特別...
其成蟲頭部相當長,末端呈球狀,密布許多白色斑點
此凸出之球狀物和兩複眼略呈等腰三角形
翅面上有黑及褐色斑點
腹部背面稍呈白色
本種為大型半翅目
體長約 4.5 至 8 公分
前翅為黃綠色
翅面上有黑色及褐色斑點
腹部末端略呈白色
全身覆有白色蠟粉
故名為「白蠟蟲」
( 令人一見難忘的渡邊氏長吻白蠟蟬 ~ 石門水庫 )
﹝本篇選取照片數:25 張﹞
渡邊長吻白蠟蟬 Pyrops watanabei
◎網路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8%A1%E9%82%8A%E6%B0%8F%E6%9D%B1%E6%96%B9%E8%A0%9F%E8%9F%AC
渡邊氏東方蠟蟬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半翅目 Hemiptera
科: 蠟蟬科 Fulgoridae
屬: 東方蠟蟬屬 Pyrops
種: 渡邊氏東方蠟蟬
P. watanabei
二名法
Pyrops watanabei
(Matsumura, 1913)
異名
Fulgora chimara
Schumacher, 1915
Fulgora watanabei
Matsumura, 1913
Laternaria chimara
Schumacher, 1915
Laternaria watanabei
(Matsumura, 1913)
渡邊氏東方蠟蟬(學名:Pyrops watanabei),舊稱長吻白蠟蟲、渡邊氏長吻白蠟蟲[或渡邊氏長吻白蠟蟬,俗稱提燈蟲或燈籠蟲(許多頭部前端有突出的蠟蟬都有這兩個名號,例如提燈蟲屬 Fulgora),為蠟蟬科東方蠟蟬屬下的一個種。分布於臺灣與中國大陸,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 1000 公尺以下的山區。
根據農委會台灣節肢動物類保育名單所稱,渡邊氏東方蠟蟬學名為 Fulgora watanabei。另依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指出其英名為 Watanabei lanternfly,分類上屬於半翅目蠟蟬科蠟蟬亞科(Fulgorinae)提燈蟲族(Laternarini)。種名則是松村松年為了紀念亡於北埔事件的渡邊龜作之採集貢獻,在其採集之動物為命名時特別冠上其姓。
另外國際上半翅目與蠟蟬科的分類仍然相當的混亂,原本已使用 Pyrops 取代 Fulgora,新的學名為 Pyrops watanabei,但由於仍然有爭議,故行政院農委會仍然使用舊名。
辨識特徵
成蟲:
渡邊氏東方蠟蟬成蟲頭部相當長,末端呈球狀,密布許多白色斑點,此凸出之球狀物和兩複眼略呈等腰三角形。翅面上有黑及褐色斑點,腹部背面稍呈白色。本種為大型半翅目,體長約 4.5 至 8 公分,前翅為黃綠色,翅面上有黑色及褐色斑點,腹部末端略呈白色,全身覆有白色蠟粉,故名為「白蠟蟲」。
若蟲:
若蟲外型與成蟲差異極大。剛孵化的若蟲身體顏色非常淺;過一陣子後,若蟲的體色會漸漸轉為黃褐色,且長出(頭部)突出物;較老熟的若蟲體色呈深褐色或灰褐色,體色與外型都與樹幹相似。
卵:
渡邊氏東方蠟蟬的卵產在植物樹皮上,卵呈長橢圓形,並覆蓋著一層具保護作用的白色蠟質。
生活史與生態習性
渡邊氏東方蠟蟬於夏季至秋季時常出現於中低海拔的山區,成蟲通常棲習於烏桕或白臼的枝幹上,善跳,以樹汁為食,有翅卻極少飛行,遇到危險時會繞圈圈、跳開(如果在樹幹上會繞到後方躲藏或越爬越高)或振翅威嚇;若蟲活動力較旺盛且很敏感,遇驚擾時會躲(或跳)至別的地方,食物是植物汁液,選擇卻比成蟲多樣(成蟲只吸食烏桕與白臼的樹汁,也是成蟲多在這兩種樹上活動的原因),老熟的若蟲由於外型和體色與樹皮相似,因此常出現於樹幹上,不易發現(齡期較小的黃褐色若蟲反而會遠離烏桕);至於如何過冬、或是繁殖季節、生活史與季節消長仍不明,則有待觀查與研究。
渡邊氏東方蠟蟬主要分布於台灣北部 1000 公尺以下之山區,也有零星分布記載於宜蘭烏石鼻保護區與觀音海岸自然保護區,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屏東白賓山。另中國大陸文獻記載,此種也分布於海南(尖峰嶺)、廣東省與廣西省。
本種分布十分狹窄,且常成群生活,所以十分容易被成群捕獲。雖然沒有沉重的商業捕捉壓力,但人為採集仍可能導致族群走向滅絕,此外,因中低海拔森林的破壞,也是使渡邊氏東方蠟蟬族群減少原因之一。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資料指出,棲地破壞是目前面臨危機。由於棲習地面臨開發壓力危機,與人為棲地破壞。
生態保育
渡邊氏東方蠟蟬曾被公告為保育類動物,後來經過立法保育後,數量逐漸回升,終於在 2009 年除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