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1 善變蜻蜓 (基隆市)
( 善變蜻蜓 )
這一隻紅色蜻蜓
名字如本篇文章標題
就叫作【善變蜻蜓】
真是很特別的名字
其命名由來
當然不是因為“個性”善變
而之所以“善變”
是與其“體色”有關
至於最正確的說法為何
可能要專家來解釋
在網路查詢相關資料
一時還真的不知道最明確的命名由來應該怎麼說哩...
有的資料是解釋:
「善變蜻蜓是來自其雌蟲體色多變而以此命名」
也有說法是指命名的由來:
「來自於體色有兩型,雄蟲為紅色、雌蟲為黃褐色」
.....
這部分的資料解釋還真是“善變”啊
總之是與其“體色”有關就是了...
而【善變蜻蜓】其實算是一種常見的蜻蜓
普遍棲息在湖泊、野塘、溪流、水田和沼澤等靜水域及流水域
雄蟲會停在岸邊突出的枝頭上
其食性為食蟲性
這一隻【善變蜻蜓】在第六張照片
可以看出相機與俯瞰牠的距離頗遠
幸好牠乖乖停下來
雖然又飛了一會
不久又回到原地停歇
才有機會好好努力拍攝...
詳細說明請參閱文末【網路相關連結參考資料】
或自行再查詢其它相關資料...
( 善變蜻蜓 ~ 基隆市海科館蓮池 )
﹝本篇選取照片數:20 張﹞
【網路相關連結參考資料】
◎善變蜻蜓
http://gaga.biodiv.tw/new23/s3-56.htm
善變蜻蜓 Neurothemis ramburii (Kaup in Brauer, 1866)
(蜻蜓科)體長34-42mm,雄蟲複眼紅褐色,胸部及腹部紅褐色,腹背端部數節有3條黑線縱線,左右兩條不明顯,攫握器紅色,翅膀紅褐色,翅端透明,翅痣紅色,雌蟲近似雄蟲但腹部背面的黑色縱紋較粗明顯,尤其側緣的縱紋較發達,體色有兩型,紅色與黃褐色型,翅痣黃白色或紅色,雌蟲體色多變此為命名的由來;未熟雄蟲近似雌蟲為黃褐色,可從攫握器與雌蟲的尾毛構造辨識,雌蟲的尾毛較短,白色,左右向外分開,翅痣有多種顏色。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之於池塘、水田、沼澤等靜水或流水域,為常見的種類。本屬有3種, 除本種外,另2種為
雙截蜻蜓 subsp. tullia (Drury, 1773)
淺褐蜻蜓 Neurothemis fulvia (Drury, 1773)
◎彰化縣中山國小
http://www.cses.chc.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10090032&Rcg=6
善變蜻蜓的雄蟲全身及翅都是紅褐色,只有翅尖是透明,有些雌蟲的體色是黃褐色。未熟的雄蟲為黃褐色。善變蜻蜓普遍分佈在溪流、湖泊、池塘等不同的淨水域。雄蟲會停在明顯的枝條上。
◎善變蜻蜓 - 臺灣生命大百科
http://eol.taibif.tw/pages/108472
本種喜歡棲息在湖泊、野塘、溪流、水田和沼澤等靜水域及流水域,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蜻蜓。雄蟲會停在岸邊突出的枝頭上。且其食性為食蟲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