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7.10.21(日)
天氣:晴轉陰
人員:一家四口  
        
記得兩年多前,我們一家人曾由上磺溪停車場,上行魚路古道,再連登冷水大山、頂中股山,繞行O型一圈而回。芒花搖曳的季節又到了,當時過門而不入、芒草叢中的大尖後山,正好可以安排走走。順便配合時節,來一場「芒花舞秋風」,但會不會是另一回合的「芒草突圍記」?也只有親自走一趟才知道了。早上10點多的上磺溪停車場,依舊客滿,只好停車於陽金公路,再步行馬路進來。10:50自上磺溪石階步道入口上登,再順著幾乎是滿水位的水圳路,識途老馬地切至頂中股山登山口及冷水大山登山口之間的水圳十字路。小朋友邊走邊玩,11:12才自水圳十字路右轉上階,11:18順路再看看位在里程指標3.8km(八煙0km~擎天岡6.6km)附近的三重橋基石(標高450公尺,鑛務課第百九十四號),此塊空地比起之前似乎清理得更加清爽。

11:23離開三重橋,隨即於11:26抵達冷水大山登山口,路口指標說明「往冷水大山約60分」。不多擔擱,直接上切山徑陡上,立刻遠離了遊客來來往往的石階步道。而之後的行程,除了中途遇到兩位下行山友外,再也沒有碰到任何人。清幽的山林、陡滑的山徑、一路的爬昇,但感覺山路比以往更加清楚明朗。一段開闊地型,幽靜的氣氛,讓人恍若置身世外桃源,小朋友認定這段路是他們心目中所謂的「公園」,因此取名為“公園站”。爬昇近300公尺後,於12:14抵達標高750公尺的冷水大山(無基石),指標說明「右往大尖後山約90分;左往頂中股山約60分;回往魚路古道中段約60分、上磺溪停車場約80分」。午餐時間,就在此寬闊平坦的山頭,簡單吃點麵包等食物充當午餐。山邊一角正好可以俯瞰北海岸風光,以及接下來的目標:一大塊芒草山頭~大尖後山。

餐後打算假寐片刻,擺弄背包時,一眼瞧見側袋上一隻形似硬蜱的八腳瓜子狀「硬殼蟲」,嚇了一跳,不敢再躺臥下去。趕忙收拾,即刻前往下個目標。12:40取右續行,沿途感覺山徑最近有被清理過的痕跡。12:55下到乾溪鞍部(海拔約700公尺),再一路沿著陡滑乾溪溝上行,於13:14抵達營地及指標處(海拔約745公尺)。穿越平坦空地上行,13:21進入芒草區,看芒草區砍出一條通道,果然最近有前輩整理開道,真是令人感激。13:30順利登頂大尖後山,又名冬瓜山,標高885公尺,有一顆未列名No.15基石。回想幾年前光是七股山(標高899公尺),就數顧“茅”廬,跑了好幾趟才登頂(有三顆基石),這次還真是幸運。由於原先沒有計劃連走,就在山頂悠哉悠哉,享受360度的山海景觀及秋芒景致。

14:30原路回程,山頂不遠處的芒草叢中有一條右行叉路,可通往榮潤古道及磺嘴山區,探訪一小段後回撤,續行下山。15:18回抵冷水大山,印象中的頂中股山路線較為陡峭,約需時60分鐘。今天就不再重遊了。逕取原路下山,16:08下抵魚路古道,於水圳十字路口休息吃點心後,仍沿水圳路原路而回,順便看看水量變得特大的「水圳瀑布」。16:47回到上磺溪停車場,16:51步行回到停車處。去年曾專程拜訪的魚路古道紅色芒花景致,也無暇再探了。今天的陽金公路車流甚大,走我們習慣的另一條山路回程,但還是花了兩個小時多,才返抵桃園家,結束今日大尖後山的秋芒悠遊行程。


 

 

 

1.三重橋,標高450公尺,鑛務課第百九十四號。


 



2. 12:04 往冷水大山途中之一段清幽山徑。


 



3.冷水大山,標高750公尺,無基石。




4. 12:55 往大尖後山途中之乾溪鞍部。


 



5.大尖後山(冬瓜山),標高885公尺,未列名No.15基石。




6. 14:00 大尖後山之展望(1)。




7. 14:00 大尖後山之展望(2)。




8. 14:53 大尖後山下山途中的陡滑乾溪溝路段。


 


◎在不少地方都看過這種好像是硬蜱的「八腳硬殼蟲」,通常也是儘可能避開、遠離牠們。這次在冷水大山山頂爬到背包上,嚇人一跳,爬山的時候,還是要小心注意些。





硬蜱乎?冷水大山山頂的「八腳硬殼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