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兩個小孩都準備當第一屆、第二屆白老鼠,目前卻只看到一團亂...


 


 


(一)


◎資料來源 Yahoo奇摩新聞 (民視):
http://tw.news.yahoo.com/12%E5%B9%B4%E5%9C%8B%E6%95%99%E8%AE%8A%E8%AE%8A%E8%AE%8A-%E9%A6%AC%E8%AA%AA%E6%8E%92%E5%AF%8C%E4%B8%8D%E5%BE%97%E5%B7%B2-%E8%94%A3%E9%A1%98%E8%B2%A0%E5%85%A8%E8%B2%AC-221207742.html


首頁 > 生活新聞2013-6-20
 
12年國教變變變/馬說排富不得已蔣願負全責  


 





 
立委劉建國(右三)贈送國小畢業生「小王子」,期許他們找到才能、興趣,快樂學習與發展,也呼籲大人不要打壓孩子。(記者黃淑莉攝)


〔記者王貝林、邱燕玲、黃淑莉/綜合報導〕十二年國教排富引發爭議,馬英九總統昨表示,高中學費全額補助設立門檻「是不得已的決定」,待將來政府預算更充裕時,再實施全面補助。教育部長蔣偉寧則強調排富是希望錢能用在刀口上改善教育環境,他願承擔外界所有責難。


蔣偉寧昨至國民黨中常會,報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推動情形與重要議題」,中常委對十二年國教爭議熱烈登記發言,李德維質疑私立國中小未獲補助,私立高中職未來卻能獲補助,有失公平。劉大貝建議,應先設定三年試辦期,並隨時檢討改進。


明年施行後逐年檢討


蔣偉寧答覆,公立國中小已足以容納所有學童就讀,「就讀私立是選擇」;但公立高中職名額不足,有一半學生就讀私立學校,給予一定金額補助「相當合理」。十二年國教明年八月一日施行後,將會逐年檢討改進。


馬則在聽取報告後,肯定蔣偉寧任勞任怨,表示十二年國教方案經過長期的研討,總算做出決定,尤其是超額比序的部分,也將原來的會考再做微調,使得幾乎沒有抽籤的可能性。


江揆:若干年後全免費


行政院長江宜樺出席第五屆政府服務品質獎前受訪則指出,排富線一四八萬元相當於月薪十二萬元,對於負擔得起的家庭來講,應該不是很大的負擔;他也表示,若干年後,一定可讓所有家庭免學費。


綠委痛批排擠中產階級


不過,民進黨籍立委劉建國痛批,「排富」根本是排擠中產階級。他表示,十二年國教免學費是補助學生,不是補助家長,為什麼誠實繳稅的家長,他們的孩子不能平等受教育,排富是劃分「階級」,讓非免學費的孩子未來成為同學眼中的「好野人」。他強烈主張,十二年國教要實施就應全部免費,且由中央全額買單。


劉建國進一步指出,政策都還沒上路,中央政府優先考慮竟是一年可以省下多少錢,馬政府的十二年國教根本是「本末倒置、離譜至極」,省了經費、苦了孩子、窮了教育。
 



(如果您不堅持對的事,你負責只是下台而已,所有學生都要跟著陪葬乎?)


 


 



(二)


◎資料來源 Yahoo奇摩新聞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20/today-o6.htm


首頁 > 自由廣場2013-6-20
 
德州十二年國教不必排富
◎ 林子言


十二年國教高中免學費的「排富條款」,朝野意見沸沸揚揚,也許,美國德州免試、免學費的十二年國教經驗,值得我們參考與借鏡。


德州沒有收入所得稅,僅有房地產稅,稅率約為房價的二.五%左右,主要項目可分為市、郡政府稅及學區稅兩大類。德州也施行十二年國教,各級學生依所居住的學區免試入學,每所學校的經費係由學區稅而來,稅率約為房價的一.五%,簡單來說,二十萬美元的房子,每年約需繳納三千美元的學區稅。


德州政府為了分散民眾搶進明星高中的壓力,也避免房價隨著學區的好壞而水漲船高,制訂許多配套措施,其主要目的是將學區的「自由選擇權」交還人民。最主要的作法是一九九七年開始施行的「百分之十法案」,規定德州「每一所」高中,全校成績排名在前十%以內的學生,保證進入德州州立大學就讀。此外,為了爭取這些優秀學生繼續留在德州就學,德州政府也推動「百分之十獎學金計畫」,針對願意留在德州就學的各校前十%的學生,給予兩千至四千美元不等的獎學金。


德州政府的作法,一舉解決了免試與免學費的問題。就免試的精神來看,「百分之十法案」首先打破「明星學校」的藩籬,因為若選擇明星學校就讀,要成為全校前十%的優秀學生,甚為不易,競爭也相對激烈。反之,對於就讀非明星學校的學生,也鼓勵其不必自我設限,只要成績達到全校前十%,德州州立大學都會張開雙臂歡迎入學。經過十餘年之後,德州各大城明星學校的光環也逐漸不再那樣亮眼了。


而就免學費而言,德州政府透過「學區稅」,除讓學校獲得財源外,政府亦無需考量學費的「排富」問題,更可避免定義「富人」的爭議。此外,透過學區稅的繳交,富人也成為全民的「資產」,而不是「負債」;而我相信繳納學區稅的「富人們」,也會很樂於對自己所居住的社區做出「無傷財富的小小貢獻」。


(作者為藥劑師)
 


 


 



(三)


◎資料來源 Yahoo奇摩新聞 (自由電子報):
http://da.feedsportal.com/c/33098/f/535587/s/2d866a65/l/0L0Slibertytimes0N0Btw0C20A130Cnew0Cjun0C20A0Ctoday0Eo80Bhtm/ia1.htm


首頁 > 自由廣場2013-6-20
 
先求有再求好 永遠好不了
   
◎ 郭振鶴


攤開政府近期的重大政策,可以發現許多政策都是「先求有再求好」,讓人民對於政府的施政不是「霧煞煞」、就是抱怨連連。不論是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十二年國教問題、證所稅、奢侈稅,還有行政院五月底公布的十三項提振景氣措施,都是「先求有再求好」。


十二年國教的免學費門檻一變再變,免試入學也讓家長與學生搞得人仰馬翻;強行上線的證所稅拿掉原本的八千五百點天險,但是原本預期的股市卻沒有反應市場看漲,最近股市反而連八千點都不到,因為股市是體質與結構性的問題,根本就沒有抓到重點;而打擊房價的奢侈稅,對於抑制房價的效果有限,財政部也針對奢侈稅只修不廢的立場,預計在九月又要提出修正草案;而行政院在五月底召開記者會,聲勢浩大公布的十三項提振景氣措施,被質疑是否是空有口號無實際效果,如今有哪一位政務官出來說明目前政策是否有修正的方向或事後續執行的效果。


政務官對於政策的制定與推行,應該是要針對短、中、長期所能造成的效果與影響去做評估,以創造人民的福祉、促進國家的發展當作信念,完善的規劃政策,絕不能抱持著這種「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這樣做不免會讓人有應付人民、敷衍了事的質疑。除此之外,也有浪費行政資源的疑慮,「只求有」制定出政策,但為了「再求好」,政策又變來變去,讓各級行政單位疲於奔命,下場如同許多台灣的蚊子館一樣,都是事前沒有規劃完善、評估正確,「只求有再求好」的政策所造成的。


以經濟學的觀點來看,政策就如同投入的變數,而政策的效果即是產出,投入與產出之間,是有效果性、效率性、相關性、趨勢性,如果今日我們所投入的變數選擇是錯誤的,那麼所產出的政策效果就不會好,接著只是一直在浪費時間與資源,去調整與改變我們的投入變數與政策方向,所以說掌握與制定國家重要政策的人,絕不可有「只求有再求好」的心態。


(作者為東吳大學商學院兼任教授)


 


(買東西的經驗--本來要買這個, 因為另一個比較便宜, 買到不是真正要的東西, 永遠不會去穿它, 用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