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懷古幽情 (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993.10.30 西山祠〈玉山西峰神社〉 (南投信義、嘉義阿里山)

玉山西峰19931030(1)

攀登玉山西峰途中眺望玉山主峰(一)。

玉山西峰19931030(2)

攀登玉山西峰途中眺望玉山主峰(二)

 

上個月(2017.8)在相隔近24年後,完成玉山前峰單攻行程,也終於完成玉山前五峰的最後一個山頭。正好最近在整理曾經造訪的部分神社相片資料,而高山神社部分,除了之前整理的大武祠(大武山神社)之外,當年玉山前五峰之中,第一個拜訪的玉山西峰,也有一座日治時期所建的西山神社,有緣曾經一訪,也翻找出了當年登頂所拍的少許照片,也一併整理起來。只是可惜當年還是傳統相機時代,一路行來拍的照片有限,當時也沒有特別要記錄西山祠,結果找不到西山祠的特寫照片,只好將僅有的兩張西山祠合影照片翻拍,才得以記錄這座如今供奉觀音的山神廟。

 

玉山西峰檔案:

玉山西峰標高3,518公尺,日治時期名為西山、新高西山,山體覆滿鐵杉林,蓊鬱蒼翠,台灣登山家邢天正稱其為天翠峰,為台灣玉山山脈中的一座高山,也是台灣百岳名峰之一,位於玉山主峰西側,轄區歸屬為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玉山西峰山頂寬闊平緩,山頂於日治時期設有西山神祠,保留至今,是少數幾個保留完整的台灣高山神社遺址。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嘉義縣阿里山鄉交界,首次登頂為1900年的鳥居龍藏、森丑之助。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17.09.10 新竹神社遺跡《市定古蹟》 (新竹市)

石獅(新竹市議會)20170910(1)

新竹市議會前一對石獅原本是林恆茂家族宗祠的石獅

石獅(新竹市議會)20170910(2)

這一對石獅後來充作第一代新竹神社的狛犬

 

據說新竹神社是僅次於桃園神社台灣第二完整的日本神社,又查詢到2015/08/14的網路新聞資訊:「歷經警總、警政署...古蹟新竹神社盼明年靖廬搬遷後活化。」,就想找個機會去新竹踏查一下,不過事與願違、新竹神社所在地的原『靖廬』,現在依然是大門深鎖,仍歸屬內政部移民署管理,詢問門口的替代役駐守人員,確定目前並未開放,只好在門口張望,等以後新竹市政府提高效率、能盡速處理後再來造訪了。

事實上要造訪新竹神社遺跡,真是要大費周章,因為它的相關石獅、石燈籠、手水缽等已移往他處,所以要跑好幾個地方才能一窺新竹神社究竟。目前社務所、齋館與繪馬殿在大陸地區人民新竹處理中心(原靖廬),手水缽則存於靈隱寺,另石燈籠、鳥居(沒見著?)現移置靈隱寺與新竹市動物園,而一對石獅則安然置放在新竹市議會前。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17.09.10 竹塹城迎曦門《國定古蹟》 (新竹市東區)

竹塹城迎曦門20170910(1).JPG

國定古蹟竹塹城迎曦門,位於新竹市門街中正路口。 

竹塹城迎曦門20170910(2).JPG

迎曦門匾額:左書「道光戊子季冬」,右書「署同知李慎彝監造」。

 

這次為了探尋新竹神社遺跡,特別順道再度造訪新竹市區的部分古蹟,新竹市與台南市的感覺很像,走到那似乎處處都有古蹟,剛好這兩個城市都曾在年少時期待過幾年,當然更有特別的感情。新竹市區內一共有五個國定古蹟,其中竹塹城迎曦門、新竹火車站、新竹州廳(新竹市政府),是比較容易經過及造訪的,另外進士第(鄭用錫宅第)及鄭用錫墓可能就要特別安排了。因為以前拍的照片很難翻找,這次就特別列為造訪對象,再次拍攝整理起來。

竹塹城(淡水廳城)是清朝在新竹市建設的城池,創立於雍正元年(1723年),是當時淡水廳廳治所在。現存的磚石城池完成於道光九年(1829年)。該城池位於今日的新竹市中心,因此有時也用「竹塹城」一詞來代指新竹市。日治時期,1901年北門大街金德美商號大火,將整個北門付之一炬。1902年,總督府實施市區改正,開始拓寬道路並拆掉城牆與城樓,南門、西門也被拆除,只剩東門(迎曦門)存留至今。原來以防禦為用的護城河,河水成為灌溉用圳道——振利圳。因此迎曦門便成為竹塹城現今唯一留存的城門,是國定古蹟。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998.12.26 大武祠〈大武山神社〉 (屏東泰武、臺東金峰)

北大武山19981216(2) 

 北大武山雲海。

大武祠19981226(1) 

 大武山忠靈塔(高砂義勇隊顯彰碑)。

 

1998年12月攀登台灣百岳之中,與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合稱「五岳」的北大武山。而「大武山神社」(又稱「大武祠」),就坐落於海拔2940公尺的北大武山稜線上,為登北大武山必經之路,也因此有緣造訪不易親臨的「大武山神社」。很可惜的是當年一方面沒有特別去記錄神社,一方面也還是使用傳統相機的時代,因此相片拍的很少,還好是神社引人注目,還是吸引我按下快門,有留下當年「大武祠」的幾張神社重點照片。剛好最近有整理一些台灣各地神社的照片資料,想起曾經有緣造訪的玉山西峰的山神廟(西山祠、西山神社)及北大武山的大武祠(大武山神社),就趁還有動力時,先翻拍整理北大武山的大武祠(大武山神社)

北大武山及大武祠位於屏東線泰武鄉與台東線金峰鄉的交界處,但攀登北大武山,大多從屏東縣泰武鄉入山,故將大武山祠歸入屏東縣所屬,而日治時期曾於台東縣大武鄉大武村建有大武社

大武山神社遺跡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是戰歿者的忠魂碑,上層是象徵神社的木製鳥居及神龕,木製的鳥居至今大致良好,而神龕因為是水泥製也受損不大,而在鳥居旁的「大武山祠來由碑」,所記載的碑文因為水泥剝落而無法看清,但根據昭和十八年(西元1943年)十二月所出版的《臺灣山岳第13號》所記述的「大武山祠來由碑」之碑文內容,可得知大武山祠是做為皇紀二千六百年之記念事業,並加強高砂族之敬神崇祖觀念而建的。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7.08.21 紅毛井《歷史建築》 (嘉義市東區)

紅毛井20170821(10) 

 紅毛井位於嘉義市東區蘭井街83號前、是嘉義市區內年代最早的史蹟。

紅毛井20170821(1) 

岔路口橫向為蘭井街、直行為西門街

往左沿蘭井街直行即可抵達紅毛井

 

住嘉義市的機會不多,這趟行程在爬完百岳【玉山前峰】的主要目標之後,再度來到嘉義市區度過一夜,前次則是在約三年半前因攀登阿里山的大塔山、小笠原山對高岳及水山巨木(雪香神木)行程時,曾來嘉義市住過一晚。此回利用難得機會,趁一早退房前,先步行去拍攝列為市定古蹟的嘉義火車站,可惜目前整個嘉義火車站站前被圍籬整個圍起來進行整修,此行並無法留下這百年驛站的完整面貌,不過也許三年半前已經來拍過照也說不定,有機會再去翻找一下照片。

在離開嘉義市區去攀登第三天行程的小百岳大湖尖山(嘉義縣番路鄉)及幾座小山之前,先沿著住宿旅社附近的蘭井街,順道前往造訪嘉義市區內年代最為悠久的史蹟【紅毛井】紅毛井就位於蘭井街83號前,在路口就可以見到「歷史建築–紅毛井」的指標,循指標往前不久即可見到蘭井街與忠孝路岔路口前、位在馬路右邊民宅前的【紅毛井】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7.09.02 清水神社〈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市定古蹟》 (台中清水)

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20170902(1)

 鰲峰山公園(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入口標示。

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20170902(2) 

 後參道(神社崎)說明牌。

 

最近整理部分昔日拜訪過的各地神社遺址,知道清水也有一處神社遺址,一直要找機會再來清水走走、看看古蹟。因幾年前已陸續造訪過台中清水的山頭與基石,連當年還未建設前的高美濕地都順道去過幾次,也因此一直難以安排順道造訪古蹟行程因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今日改到彰化地區爬山,未料卻依舊受雨勢干擾而無法繼續登山行程,也因此決定提早北返,便安排中途到清水神社遺址一遊,只是雖然在19:00關園前的18:45就來到鰲峰山公園,此處卻一樣受到天雨影響,再加上天色早暗,冷清到原陸軍清水營區內的文化園區大門已關閉,還好遇見管理員,親切聊天之餘、也拿了手電筒讓我摸黑拍了石狛犬及石燈籠等神社遺跡,不致空手而歸。另外後參道(神社崎)並未管制隨時可造訪,就雨中撐傘往返走了一趟。

「牛罵頭遺址」位於臺中市清水區(舊稱牛罵頭)鰲峰山公園原陸軍清水營區內,而「牛罵頭遺址」為臺灣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的代表,並以此地名作為本文化類型的命名,亦為國內第一個「命名遺址」。牛罵頭遺址,於民國94年新版文資法修正施行,改為臺中縣縣定遺址,民國99年12月25日臺中縣、市合併,逕改列直轄市定遺址。至於清水神社是臺灣日治時期設於臺中州大甲郡清水街(今臺中市清水區)的神社,該神社原址是清水街長周貽楚闢建的運動場,後來在昭和十二年(1937年)拆除改建,同年11月23日鎮座,之後在昭和十七年(1942年)10月30日列為鄉社。其祭神有天照大神、開拓三神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二次大戰後神社建築遭到破壞,民國四十年代(1950年代)神社一帶成為中華民國陸軍飛彈部隊營區直到1997年7月。後來由於有牛罵頭遺址在此,該區域已列為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清水神社在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便被國軍和居民廢除、破壞,今僅存石燈籠底座、一對狛犬和部分護欄遺跡,還有當年一般民眾前往神社參拜的後參道(今「神社崎」),可供遙想當年神社風貌。

 

罵頭遺址地址:清水區鰲海路59號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6.08.22 玉里神社《縣定古蹟》 (花蓮玉里) 

玉里神社20160822(1)

 玉里神社入口。

玉里神社20160822(2)

 玉里神社入口的「玉里神社遺址」說明牌。

 

住過幾次玉里,只是單純登山活動旅程的休息點,並未特別研究此處的歷史遺跡。這次因為要留在玉里走瓦拉米步道,攀登佳心山(標高770公尺、森林三角點、位於花蓮卓溪)、順摸瓦拉米山風基石(標高662公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通信部BM36、位於花蓮卓溪)及觀賞南安瀑布、尋訪「八通關古道越嶺記念碑」等,連續住了兩個晚上(兩家不同旅館),因此才有時間拜訪此地幾處古蹟,玉里神社就是重要的目標了。不管神社當時代表的意義如何,在跨過了一個時代之後,這些都已成值得保存的古蹟,參訪這些日本遺跡,單純就帶著文化懷舊的心情而來,感受歷史的氛圍。

 

玉里社(俗稱玉里神社)是臺灣日治時期所建的神社,位於花蓮港廳玉里郡玉里街(花蓮縣玉里鎮),2008年7月23日由花蓮縣政府以「玉里社殘蹟」的名義指定為縣定古蹟。而在1939年的《玉里郡要覽》中提到玉里郡沒有「神社」(指社格在無格社以上的神社),但有玉里、春日、觀音山三社。可能該書選定的神社為社格在無格社以上的神社,玉里社的等級還不夠格。之後隨著戰爭與政治版圖的變遷,玉里神社埋沒於荒草中數十年,直到近年才在地方文史工作者與志工的關懷投入下,重現世人眼前。目前神社遺跡留有2座鳥居、17座石燈籠與參拜道等,並有一座表忠碑,在花蓮縣境內現存的神社遺址之中可說是保有相當多的文物。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08.12.01 桃園神社《市定古蹟》 (桃園市桃園區)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1)

 停妥車後隨即爬上成功路旁神社入口寬闊的石階。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2)  

 於石階回望成功路神社入口。

 

桃園忠烈祠即日治時代的新竹縣「桃園神社」,是當初大日本帝國外地的神社建築中唯一完整保留者。造訪虎頭山基石多回,這趟再次重遊虎頭山行程,就特別安排了順路參觀新竹縣「桃園神社」,最近整理了部分這些年曾到訪的各地神社,而保留最完整的「桃園神社」,當然也不會讓它成漏網之魚囉。「桃園神社」興建於西元1938年(昭和13年),是台灣日治時期建造的一座神社,位於桃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200號,鄰近虎頭山公園,現已充為桃園市忠烈祠。 

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各地建造了約200座神社,包括台灣神社(現址為圓山大飯店)、新竹神社、嘉義神社、台南神社等。昭和9年,日本開始在台灣推行「一街莊一社」的政策,桃園神社與台灣大多數的神社都是在這個時期建立的。桃園神社係昭和10年(1935年)擇定現址開始建造,由春田直信所設計,於昭和13年(1938年)6月10日落成,並舉行鎮座式。社格定為縣社的桃園神社除了奉祀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外,也加祀掌管五榖豐收的豊受大神及明治天皇。國民政府遷台後,桃園神社充為「新竹縣忠烈祠新竹縣」,1950年才改為桃園縣忠烈祠。主祀神改為鄭成功、劉永福、丘逢甲遺像,並在朵殿設置反清、抗日烈士靈位。

隨著日本戰敗,台灣回歸祖國,全台各地二百餘座原本就得不到台灣民眾認同的日本神社,或無人拜祭,任其殘舊,或遭破壞而毀損,有的神社,則被加改做為忠烈祠,以祭祀抗日烈士。桃園神社能保持如此完整,實在是很難得了。桃園神社現列為市定古蹟,參觀時桃園尚未升格為直轄市,原來是列為三級古蹟,文資法修改通過後,改列為縣定古蹟。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17.08.0莎韻紀念碑 (宜蘭南澳)

莎韻紀念碑20170804(1)

 沙韻紀念碑。

莎韻紀念碑20170804(2)

 原碑寫著:「愛國乙女莎韻遭難之地」。

 

在宜蘭南澳登立有森林三角點的橫山(標高65公尺),是坐落在武塔村往金洋村途中,登過橫山要開車回往武塔村時,在路邊一座涼亭前方空地暫停,抬頭才發現涼亭旁有一個石碑,還好有上去一瞧,原來這裡就是充滿故事性的景點:「莎韻紀念碑」,此碑就在南澳南溪堤防旁的道路盡頭。紀念碑看起來曾受過嚴重摧殘,部分字跡已難辨別,原碑寫著:「愛國乙女莎韻遭難之地」, 「乙女」即日文「少女」之意。而石碑上的「愛國」及「莎韻」等字已遭抹去。 石碑背面的日本紀元亦已被刮除。大致智目前可識別的是:「愛國乙女○○遭難之地」及「○○年九月○○」,年代已無法確認。日據時代,泰雅族少女莎韻冒著風雨,為返國入伍的老師送行,不幸失足落水而亡,日人特立此碑強化此事,塑造動人且具當時的時代教育意義故事。紀念碑與莎韻之鐘是同期設立,石碑及鐘上都刻有「愛國乙女サヨン遭難之地」,但仍逃不過與其他日治時期遺跡相同的命運,遭到了毀損破壞,也因為道路拓寬,石碑歷經幾次搬移,而它們能一直保留至今而未消失,其實也真是不簡單了。

 

莎韻紀念碑20170804(3)

沙韻紀念碑,背景為武塔村。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17.08.0莎韻之鐘 (宜蘭南澳)

莎韻之鐘20170804(1)

 莎韻之鐘就座落在蘇花公路旁,不注意容易錯過。

莎韻之鐘20170804(2)

 入口有一座類似鳥居的牌坊, 進入後隨即抵達莎韻之鐘所在的鐘亭。

  

車行台九線經宜蘭南澳很多回了,要不是因進入武塔村攀登立有森林三角點的橫山(標高65公尺),再加上兩次停車休息確認資料時,剛好停在【沙韻紀念碑】及【莎韻之鐘】旁,冥冥之中似乎註定要我們這次不能錯過這兩處充滿故事性的景點...。 

 

莎韻之鐘20170804(3)

莎韻紀念公園。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7.07.08 嘉義神社市定古蹟》 (嘉義市東區)

嘉義神社20170708(1)

  嘉義公園的古蹟園區內,主要就是日治時代嘉義神社的歷史遺跡。

嘉義神社20170708(2)

  嘉義神社參道。

  

南下登山途中,突然想到位於嘉義公園內的嘉義神社,從國道三號的交流道過去應該不會太遠,便順道繞過去拜訪。

 

嘉義神社位於臺灣嘉義市嘉義公園內,社格屬國幣小社,神社本殿於中華民國統治臺灣後改為忠烈祠,並於1994年4月24日受火災全毀,原址於1998年改建為「射日塔」。其附屬館所在1998年被核定為嘉義市市定古蹟,古蹟範圍包括齋館、社務所、手水舍、參集所、神輿庫以及參道和參道兩旁的石燈籠和高麗犬石雕,其中的齋館與社務所建築經整修後於2001年1月5日開館啟用,命名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6.06.09 圓山水神社《市定古蹟》 (台北士林)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6) 

  「圓山水神社」石碑。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2)

  由水神社第二層俯瞰。

 

圓山水神社位在臺北自來水事業處陽明分處(地址:臺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5段82號之1)旁的後山坡,就在熱鬧的圓山捷運站旁,只要不到十分鐘的步行時間,就能來到這座日式神社遺址。日治時期為了提供台北地區水源,日本政府在1928年動工,興建了「草山水道」,將陽明山的湧泉往下輸送。圓山水神社便屬於草山水道系統的遺跡之一。 當初興建工程艱辛,過程中有人員因此殉職。日後自來水公司的員工便募款興建了圓山水神社祭祀水神,祈求水道運作順暢,並告慰工程人員在天之靈。以前貯水池因屬水源重地不對外開放,功成身退後,2003年7月草山水道系統被指定為市定古蹟,圓山水神社屬於其範圍內,一般民眾遂得以參觀。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1.04.10 猴硐神社猴硐神社古道》 (新北瑞芳)

猴硐神社20110410(20) 

  黃金神社鳥居。

猴硐神社20110410(12) 

  下方的第一個鳥居,為石造鳥居,屬明神鳥居系統之鳥居。

 

猴硐雖已來過多次,不過今天卻是第一次挑鐘萼木的花季前來造訪,鐘萼木花長的高、很美,輕海紋白蝶也是以此樹葉為食物。這次來也順便走了猴硐神社古道,探訪猴硐神社等猴硐景點。猴硐神社(こうどうじんじゃ)是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一座神社,創建年份不明(約昭和9年),原本稱為猴硐社,為社祠,可能是由當年興盛的瑞三礦業所奉獻,二戰後,猴硐神社並沒有馬上被破壞,但是隨著瑞三礦業的衰退,以及侯牡公路的開闢 ,最後難逃被拆除的命運,實際上損壞的年代不明,約在1975~1990年間(約民國64年~79年)。

 

猴硐神社20110410(1)

▲猴硐神社古道導覽圖。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0.03.06 金瓜石神社市定古蹟》 (新北瑞芳)

黃金神社20100306(14)

  黃金神社鳥居。

黃金神社20100306(22)

  回看黃金神社(金瓜石神社)遺址殿柱、石燈籠及鳥居。

 

來九份登山旅遊很多回了,但卻是第一次造訪「金瓜石神社」,「金瓜石神社」是金瓜石的重要遺址。這次並不是從黃金博物館後步道往山上走,而是改由地質公園往下走。今日傍晚時分、霧氣很重,也增添幾許懷古幽情。

 

黃金神社20100306(1)

▲此次是由地質公園下行前往黃金神社。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4.26 通霄神社《歷史建築》 (苗栗通霄)

通霄神社20090426(7)

  通霄神社全貌。

通霄神社20090426(12)

 通霄神社外觀。

 

這是第五次拜訪通霄虎頭山,也是通霄神社重修後初訪,在登頂虎頭山基石前,會先經過通霄神社,就先參觀重修後的通霄神社。通霄,舊名「吞霄」,原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吞霄」(Tonsuyan)社的居住地, 日據時代改為今名通霄。通霄設庄,屬於新竹州苗栗郡。此地最著名的歷史古蹟,是位於通霄市區北側的虎頭山公園山腰之「通霄神社」, 另外在虎頭山山頂基石旁,還有一座台灣僅見的「日俄戰爭紀念碑」。通霄神社興建於臺灣日治時期的昭和十二年(1937年),主祭天照大神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通霄神社20090426(1)

▲重修後的通霄神社。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08.03 宜蘭忠烈祠《宜蘭神社》(宜蘭員山)

宜蘭神社20080803(4)

 筆直的步道朝上通往山丘,可明顯感受到昔日神社鳥居的意境。 

宜蘭神社20080803(16) 

 最上層的宜蘭縣忠烈祠。

 

這趟行程安排連兩天在宜蘭員山爬山,前一日(8/2)爬了內員山(標高75公尺、三等三角點1003號)、三針後山 (標高815公尺、二等三角點1022號)、鎮頭山〈枕頭山〉(標高307公尺、土地調查局調圖根點)等三座山;今天仍留在宜蘭員山,繼續拜訪大湖庄〈大湖山〉(標高214公尺、土地調查局調圖根點)、貢仔子湖山(標高385公尺、內務局補助三角點)、大湖山〈枕頭山〉(標高438公尺、三等三角點4161號)、蜊埤山〈大湖山東南峰〉(標高380公尺、殖產局三角補點)、 員山(標高43公尺、二等三角點1204號已失、 另立有員山鄉 No. 02水準點)、太陽埤山(標高75公尺、三等三角點735號)、外員山(標高12公尺、三等三角點1096號)、崩山湖山(標高310公尺、內務局補助三角點)等八座山。

 

宜蘭神社20080803(1) 

員山公園面積不大,但小橋流水、池塘錦鯉,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07.10 四草砲臺《國定古蹟》 (台南安南)

四草砲台20170710(5) 

 原二級古蹟四草砲臺標示。

四草砲台20170710(1)

 往四草砲臺指標。 

 

前幾年幾次造訪台南,有兩次在回程時,曾繞到四草方向沿路北上尋找基石,但似乎好像漏了拜訪四草砲臺,這次特地再到四草補摸「四葉」三等584號平地基石(標高3公尺),「四草砲臺」及「四葉」兩者都在四草大眾廟附近,正好一箭雙鵰。四草砲臺位於臺南市安南區,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列為二級古蹟,後來因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通過後,即改列為國定古蹟。該建築為清道光年間的臺灣兵備道姚瑩所建的十七座砲臺之一,其現存部分現在變成了臺南市鎮海國小的圍牆。

 

四草砲台20170710(2)

大眾廟旁的臺南市鎮海國小。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1.23 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市定古蹟》 (台南南區)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25)

   保存於臺南市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的小西門(靖波門)。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11)

  小西門及兩座大砲全景。

 

2017年7月再次回到台南府城,順道參觀之前遺漏的一些充滿文化歷史的古蹟及建築等,當參觀了臺南女中後牆的「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時,查詢了臺灣府城僅留的部份殘蹟,除了臺南女中此處城垣殘蹟外,還有位於國立成功大學內的市定古蹟「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這兩段規模較大,在之前即訂為三級古蹟保存。另外一處「臺灣府城城垣東門段殘蹟」,與其他兩處的城垣比起來則較為短小。除了已列為古蹟的以上三處殘蹟之外,臺灣府城城垣尚有其他遺蹟。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1) 

臺南小西門(靖波門)。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17.07.10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市定古蹟》 (台南南區)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1)

 三級古蹟「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文資法修正通過後、改列為市定古蹟。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2)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台南府城處處隱藏古蹟,就連台南女中的圍牆、也是三級古蹟呢! 

拍完台南女中的市定古蹟「自強樓」後,由左沿著南女圍牆、繞經台南大學右轉後,即可見到這一段古意盎然的「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臺灣府城建立於1788年,今日僅留部份殘蹟。其中兩段規模較大,訂為三級古蹟保存,而另有一小段列為市定古蹟保存。目前因文資法通過後,原三級古蹟已改列為市定古蹟。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07.10 臺灣府城大南門《市定古蹟》 (台南中西)

大南門20170710(4)

 臺灣府城大南門,外門上有大南門三字。

大南門20170710(16) 

 臺灣府城大南門,門上有「寧南門」三字。

 

這幾年造訪台南孔廟應該至少有兩次了,

卻忘了是否來參觀過「大南門」,

今天利用機緣特地再走訪一次,感覺應該是有來過吧。

 

風之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 3